標籤 林煜軒 下的所有文章

2015 / 4 / 17

學習無界,才能緊抓機會。

 

作者:成大醫院 骨科部 戴大為 醫師

 

 

學習無界,才能緊抓機會。

 

 

學習無界,何須跨界?

 

在醫療崩壞的年代,新思惟論壇以《跨界》為主題,探討「醫療跨界」、「學習跨界」以及「創業跨界」等議題。在聽完全場 13 位演講者演講後,我認為「跨界」事實上是一個假議題,就如同陳畊仲醫師說的一樣:「不是跨界,而是無界。」

 

無論是從事什麼行業,學習的目標本來就不能僅限於自己的專業項目,而應該擴大自己的視野,廣泛學習,跟進社會脈動,才能在不斷改變的環境中迅速應變以求生存。

 

 

不斷學習,才能把握機會。

 

「機會常常從奇怪的地方跑出來。」蔡校長所言甚是。回想起來,開啟我醫學研究之路的序曲,竟然是醫學生時在醫院廁所遇到骨科的周一鳴醫師(現在的成大骨科主任、教授),他在我隔壁的小便斗小便時,我靈光一閃開口問他:「老師,我可不可以去您的實驗室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地方?」當時並不知道,廁所裡的一句話就決定了我之後的執業科別,當時也沒有想到骨科研究一做就是十幾年。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跨界》的 13 堂課

 

作者:台大醫院 教學部 魏兆宏 醫師

 

 

《跨界》的 13 堂課

 

 

我們值得更好的對待

 

在〈2014 台灣醫療趨勢回顧〉這堂課中,李紹榕醫師談到了現在崩壞的醫療環境,不論是民眾普遍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還是健保制度下的壓榨,讓身處白色巨塔中的我們心有戚戚焉。但醫師的養成過程何其辛苦,選擇了這項專業,也放棄了許多培養其他專業的機會,面對現在醫療的困境,要不選擇接受,要不選擇跨界,或許我們值得更好的對待。

 

 

捨了高薪、升遷,取了為病人生命創造價值。

 

聽到陳建華醫師剛升上 young V 的困境,不禁讓我想到現在醫院中的 young V,好的資源已經被大老們佔據,既然無法與他們競爭,不如增強自己的實力,做別人沒在做的領域,我永遠記得陳醫師所說的:有夢想,才變得勇敢,變得有力量!捨了高薪,捨了升遷,取了為病人生命創造價值,我認為這價值是無價的。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5

一場很舒爽的團體治療

 

作者:高醫 精神科 林奕萱 醫師

 

 

LinIH

 

 

從「追星」演變為「團體治療」

 

報名的時候,主要是為了追兩個星:藍弋丰醫師和林煜軒醫師。一個是蔡校長口中的天才,另一個是精神醫學界景仰已久的青年新星。但除了完成追星之外,再一次,蔡校長和新思惟國際,又為一大群的醫師(也有些非醫界的學員),進行了團體治療。

 

這次比較不一樣的是,加入了兩個非醫界的超強講者壓軸,慘電這群號稱是全台灣最聰明的頭腦,他們是鄭伊廷 XDite林之晨 Mr. Jamie,但被電得服服貼貼,是一場很舒爽的團體治療。

 

 

聽演講還被嗆…… 但,很爽!

 

閱讀更多 »

2015 / 3 / 19

[課前問答] 到業界發展前,你可以作的準備。

 

作者:林煜軒 醫師

 

 

linys 

 

問:醫界跨界如何找尋方向?除新思惟外有何管道或資源?(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男 33歲)

 

答:醫界跨界並不是一條單行道,而是多元、寬廣的路。若已有專科或是有強烈興趣,可以試著跳脫臨床醫師的角色思考。

 

例如:耳鼻喉科醫師可能精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手術,進而對睡眠醫學有興趣。對該領域的商業模式,能否用遠距照護系統改善現今的模式、相關醫療器材的行銷概況、研發,乃至睡眠中心的營運模式,都是平日就可以與業務往來的朋友討論、了解、深入思考的。

 

新思惟是一個很好的入門課程,最好的管道或資源,還是在自己的生活週遭。如果想從更廣泛的視野來思考,我推薦哈佛商業評論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經濟學人 (Economist),這都有免費的 Podcast 可以聆聽。

 

閱讀更多 »

2015 / 3 / 18

課前提問回覆

 

 

QA

 

 

這次,關於跨界,200 多位與會者的辛辣問題,我們全部收到了!根據專長與資歷分類後,轉請講者們回覆。

 

回覆內容都反應了講者本人獨特的個性、訓練與風格,內容非常精彩實用,趕快來找一找,你的問題在哪裡?講者給了你怎樣的答案?

 

活動當天,除了聽聽高手們的完整論述外,也歡迎您準備更深入的問題,舉手發問!

 

 

[課前問答] 崩壞跨界:2014 台灣醫療趨勢回顧 (李紹榕

[課前問答] 從醫學中心的螺絲釘,走向新型態執業。 (陳建華

[課前問答] 從健保走到自費:忙碌中不忘追求卓越 (陳建行

[課前問答] 到業界發展前,你可以作的準備。 (林煜軒

[課前問答] 跨足產業界:醫學訓練的優勢與劣勢 (藍弋丰

[課前問答] 到其他國家行醫前,你需要考慮的。 (陳志金

[課前問答] 跨界學習: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陳畊仲

[課前問答] 數據時代:程式x資料x探勘x系統 (陳育群

[課前問答] 持續精進:學習,沒有極限。 (楊斯棓

[課前問答] 內部創業:急重症加護之科經營經驗 (蘇迎士

[課前問答] 醫療生涯中,我所做的創業準備。 (蔡依橙

[課前問答] 從「受雇」到「創業」到「群體受雇」 (鄭伊廷

[課前問答] 給專業人士的創業建議 (林之晨

 

 

追蹤新思惟國際

 

 

2014 / 12 / 27

引言:醫療跨界

 

引言人:蔡依橙

 

 

李紹榕 陳建華 陳建行 林煜軒 藍弋丰 陳志金

 

 

2014 年依然是醫療動盪的一年,「崩壞」已經不是新聞詞彙,而是日常現實,高額賠償與醫護挨揍見怪不怪;健保財務良好,官員繼續稱頌台灣奇蹟。自己的未來自己救,從認識現狀開始,也聽聽各種不同的發展可能。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