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來西亞 下的所有文章

2015 / 4 / 21

我把這次的壓歲錢拿來參加這場《跨界》活動了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許富傑 同學

 

 

01_HsuFC

 

 

能參加這次的論壇,對我而言,真的彌足珍貴。

 

 

我把這次的壓歲錢拿來參加這場《跨界》活動了

 

我現在是一個大三的學生,平常鮮少有獲取額外知識的時間與管道,這次在蔡校長楊醫師的臉書上看到這個活動時,當真是欣喜若狂。當下便央求爸媽,讓我把這次的壓歲錢拿來參加這場活動。以前有參加過論壇只有醫法論壇,對於這種更盛大的醫療跨界主題,那種興奮感是成倍加上去的。

 

進到會場拿好名牌後,我幫自己泡好了暖暖的咖啡,再去上個廁所,之後便將自己身心浸淫到待會要開始的演講中。

 

 

李紹榕主任 – 開場即震撼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鎖定自己的天命勇敢去實踐

 

作者:台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 簡瑜君 藥師

 

 

 

 

最難忘的吉光片羽

 

思考的最高技術,不是加法、而是減法。越是龐大的對象,越要減法。也因為如此精簡扼要又處處用心,造就你我都難忘的「新思惟論壇:跨界」。

 

一早,提前半小時抵達會場,全團隊早已好整以暇地迎接這一天,我揀了一個正中央的好位置,細細欣賞兩側舞台高掛的「跨界」主軸:「醫療跨界、學習跨界、創業跨界」。遠遠的也看見蔡校長殷切有朝氣地向場中每位人打招呼,我坐再遠也感受到他的熱情,連提神的咖啡都免了!

 

字字珠璣,僅以晨曦將至的前幾小時,記錄我最難忘的吉光片羽……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一場華麗的跨界饗宴

 

作者:高醫附院 內科部 陳以勳 醫師

 

 

123

從一張課前小卡就深刻地體會新思惟是多麼用心~ 

 

這是我要的未來嗎?

 

穿梭於各個 station 間處理各式各樣的病人問題,在和病人面談中,口袋裡的公務機三不五時地響,埋首於電腦前,一字一字的敲着鍵盤、打著病歷,一邊想著病人病情走向與治療,這是我在南台灣某醫學中心的內科生活。

 

心裡想著:「再忍三年就可以結束內科 training,邁向自己的未來。」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遊戲界」也需要來「跨界」

 

作者:九龍尼亞 彭郁銘 軟體工程師

 

 

innovarad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新思惟論壇。卻不會是最後一次。

 

 

前情提要

 

新思惟論壇是新思惟國際一年一度的盛事,今年是「跨界」,去年是「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

 

新思惟國際是蔡依橙醫師(也有人叫他蔡校長)所創辦的一家公司,他們主要是舉辦小型的學習工作坊(除了醫學,也有教授簡報技巧)及大型的研討會

 

我會知道這個活動是因為我的同事漫畫家活人拳去年就參加過「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雖然課程費用高達「9800 元新台幣!」(我當下聽到只能跪了),而且聽說沒一天就滿額了(這是什麼巫術)!回來後活人拳對此活動讚不絕口,直說物超所值,大開眼界。所以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為我婆婆報仇 明年一定要參加新思惟論壇。

 

接下來的日子,在工作的摧殘下 過的很快,某天活人拳突然跟我說,新思惟論壇來啦!我看了看活動網頁,考慮了一下,就付了我跟我女朋友的學費,然後期待著 4/12 的到來。還好當下就去匯款了,不然聽說下午就滿額了。很多人想必是錘心肝說:「為什麼!為什麼下班後就報不到名了!」。只能說限量是殘酷的……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8

論「跨界論壇」的架構設計與鋪陳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針灸科 黃敬軒 醫師

 

 

00_MECO_20150412_063

 

 

這一次最過癮

 

參加新思惟的工作坊論壇,也不是第一次(曾幾何時,我也成為同事口中的「Mug Collector」),但是就屬這一次的跨界論壇聽得最過癮。

 

身為中醫師,本來就不斷地在「跨界」。從「現代生物醫學的背景知識」跨到「古代中醫的天人哲學觀」,從「中醫的經絡理論」再跳到「西方醫學的細胞介質、神經傳導」。也許是這樣一直不安分地在多重領域間學習,才對這次設定的主題特別地感興趣吧。

 

 

開天眼,看門道。

 

跟讀書和看表演一樣,看到課程安排的順序,就可以細細體會策展人的用心。主題是跨界,次標是醫療跨界、學習跨界、創業跨界。校長就從大家最熟悉的醫療本業出發,一步步踏向遠方。

 

閱讀更多 »

2015 / 3 / 19

[課前問答] 到其他國家行醫前,你需要考慮的。

 

作者:陳志金 醫師

 

 

tanck-1 

 

問:身為急重症加護醫師,站在醫療崩壞的最前線,懷抱熱情與專業卻因健保制度限制重重,或因醫糾暴力感到心灰意冷的強烈無力感。想請教陳志金醫師心目中急重症醫療環境的烏托邦是怎樣?未來在台灣有機會實現嗎?如果能跳脫健保束縛及資金問題實現這種夢想,將會面對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反之,如果在現行制度下已成死局,除了跨國行醫之外有沒有其他選擇?(胸腔科主治醫師 男 33 歲)

 

答:我的想法是,既然是選擇留下,如果大環境無力改變,就從自己的小環境開始改變!

 

我覺得,急重症醫療,良好的團隊合作、醫病溝通是很重要的,而關懷與正向,正是能夠讓我們繼續留在這個醫療環境的兩個重要原素,因此,除了醫療專業以外,我花了很多的心力在自己的 ICU 裡做這些改變。而更小的環境,就在兩耳之間!就是自己的心態問題。

 

如果你真的覺得已是死局、跨國行醫也沒有比較好,那就看看自己有沒有第二專長可以轉換跑道?而自己對於轉換跑道,除了「想」以外,又做了多少投資與準備呢?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