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思惟論壇:跨界》講者 楊斯棓 醫師
先說三個重點
第一,就是評估這個演講邀約者值不值得信任?但如何評估,無非是要掌握他的 credit。他辦過多少活動?過去辦的品質如何?(可以由過去受邀講者心得、學員心得、現場照片窺其一二)
第二要評估場地,場地的軟硬體能不能讓您盡情發揮。
第三要評估聽眾,如果講給一群有錢又傲慢的人聽,不如去擁抱偏鄉沒有心機的小六生。
決定演講內容
作者:《新思惟論壇:跨界》講者 楊斯棓 醫師
第一,就是評估這個演講邀約者值不值得信任?但如何評估,無非是要掌握他的 credit。他辦過多少活動?過去辦的品質如何?(可以由過去受邀講者心得、學員心得、現場照片窺其一二)
第二要評估場地,場地的軟硬體能不能讓您盡情發揮。
第三要評估聽眾,如果講給一群有錢又傲慢的人聽,不如去擁抱偏鄉沒有心機的小六生。
作者:高醫 精神科 林奕萱 醫師
報名的時候,主要是為了追兩個星:藍弋丰醫師和林煜軒醫師。一個是蔡校長口中的天才,另一個是精神醫學界景仰已久的青年新星。但除了完成追星之外,再一次,蔡校長和新思惟國際,又為一大群的醫師(也有些非醫界的學員),進行了團體治療。
這次比較不一樣的是,加入了兩個非醫界的超強講者壓軸,慘電這群號稱是全台灣最聰明的頭腦,他們是鄭伊廷 XDite 和林之晨 Mr. Jamie,但被電得服服貼貼,是一場很舒爽的團體治療。
策展人:蔡依橙
如同在 Facebook 上的留言,這次跨界研討會,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次。也帶給了許多講者難忘的回憶,如:陳志金主任、XDite、楊斯棓醫師 會後的留言。
乍看這次的雷達圖,似乎並不是太理想,但這個案例,剛好說明了幾點事情:
您如果在會場跟我們共度一天,會發現到,雷達圖這樣的結果,是以下事實造成的:
作為一個資深的策展人,說老實話,這場所有講者,都達到了「超越優秀」的水平,只是差距太小,在給分的時候,被五級分問卷設計給放大了。我個人認為毋須掛心,分數差一點點的高高低低,也沒有意義。
最多人抱怨的,是「早上課程太精彩,找不到時間上廁所。」這點我們已深自檢討,並將在未來的活動中,放入適當的休息時間。讓各位的膀胱受苦了,很不好意思。(鞠躬)
以下是代表性的手寫回饋。全體同仁與講師,再次謝謝各位!
作者:楊斯棓 醫師
問:楊斯培醫師如何結合熱情與學習,吸收跨界知識,走到今天?(精神科主治醫師 女 39 歲)
答:您好,我的第三個字是木字旁,唸做棒球的棒,這個字出自康熙字典,意義同棒,筆劃差一劃(我爸說差這一劃,會有頭家命跟辛勞命的差別,但我僅當參考用)。除了棓,火、土、金、水字旁的獎狀我都領過。
我念大學的時候,比一般同學多做了幾件事:
這幾件事重覆做之後,我認識很多年紀大我五十歲(或以上)的人,我那時就思考:七十幾歲時自己想要達到哪些目標,譬如說我二十幾歲時就決定:六十五歲時(雖然當時還沒確定講題是什麼)一定要完成環島演講這件事(想不到三十五歲就完成了,可見設定目標的重要)。
這次,關於跨界,200 多位與會者的辛辣問題,我們全部收到了!根據專長與資歷分類後,轉請講者們回覆。
回覆內容都反應了講者本人獨特的個性、訓練與風格,內容非常精彩實用,趕快來找一找,你的問題在哪裡?講者給了你怎樣的答案?
活動當天,除了聽聽高手們的完整論述外,也歡迎您準備更深入的問題,舉手發問!
[課前問答] 崩壞跨界:2014 台灣醫療趨勢回顧 (李紹榕)
[課前問答] 從醫學中心的螺絲釘,走向新型態執業。 (陳建華)
[課前問答] 從健保走到自費:忙碌中不忘追求卓越 (陳建行)
[課前問答] 從「受雇」到「創業」到「群體受雇」 (鄭伊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