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崩壞 下的所有文章

2015 / 3 / 19

[課前問答] 到業界發展前,你可以作的準備。

 

作者:林煜軒 醫師

 

 

linys 

 

問:醫界跨界如何找尋方向?除新思惟外有何管道或資源?(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男 33歲)

 

答:醫界跨界並不是一條單行道,而是多元、寬廣的路。若已有專科或是有強烈興趣,可以試著跳脫臨床醫師的角色思考。

 

例如:耳鼻喉科醫師可能精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手術,進而對睡眠醫學有興趣。對該領域的商業模式,能否用遠距照護系統改善現今的模式、相關醫療器材的行銷概況、研發,乃至睡眠中心的營運模式,都是平日就可以與業務往來的朋友討論、了解、深入思考的。

 

新思惟是一個很好的入門課程,最好的管道或資源,還是在自己的生活週遭。如果想從更廣泛的視野來思考,我推薦哈佛商業評論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經濟學人 (Economist),這都有免費的 Podcast 可以聆聽。

 

閱讀更多 »

2015 / 3 / 19

[課前問答] 從健保走到自費:忙碌中不忘追求卓越

 

作者:陳建行 醫師

 

 

CS 

 

問:

  1. 對於還在醫學中心訓練的人來說,應該多訓練次專科好還是及早投入自由市場好?
  2. 醫院與開業各有利弊,如魚與熊掌,如何決定哪裡是「安身立命」的好所在?怎麼決定何時是離開教學醫院的好時機?自行開業或受聘的考量?若要開業,我該具備什麼能力?(小兒科總醫師 男 29 歲、中醫針灸科主治醫師 男 38 歲、牙醫診所主治醫師 男 35 歲)

 

答: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要看您所接受的次專科訓練主要的性質為何。以內科為例,若是您的次專科需要大量的徒手操作技巧,那留在醫院裡,可以有比較多的機會多方嘗試,訓練自己的手藝,比如說胃腸科的內視鏡,心臟科的導管,風濕免疫科的關節檢查注射。若是您的次專科比較講究開藥技巧(新陳代謝,感染科),因為開業市場的用藥,其實與醫學中心的用藥邏輯相差甚遠,所以未必一定要留在醫學中心中當 young V。

 

  1. 安身立命的好所在,取決於您的個性。若是對評鑑不會太反感,寫 paper 不是太排斥,則留在醫院也是一個好選擇。若是想到要寫 paper 就頭大,那留在醫學中心會相對比較辛苦一些。開業所面臨的問題也很多,同時您要處理診所內的人事紛爭,外有健保署的專業核刪,還有各地開業的潛規則,以及很多雜事紛擾。加上收入未必比較豐厚,所以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
  1. 離開的好時機:一般來說,在沒有非常多的負擔時,比較容易下決定。若是年過四十,上有高堂,下有妻小,外加房貸,這時候要開業的成本就會大增。所以先評估自己的個性,若不適合醫學中心,就可以準備出來開業了。我覺得宜早不宜晚。
  1. 受聘一般比較常見在學習階段。除非這份薪水不是您的主要收入來源,否則多半受聘醫師最後都會自行開業。受聘的優點:輕鬆,不用管太多事,只要上下班即可。缺點:業績壓力,看診時段比較冷門。年節休假不定。
  1. 開業能力:開業能力分為兩種,一種是醫術,另一種是開業術。舉例來說,一個病人慢性疼痛半年,看了國術館,中醫推拿,照過 X 光,復健,打針,吃藥都無法改善,但是您可以有能力讓病人的疼痛改善,這是醫術,也是開業要成功的最主要條件。開業術比較像做生意的手段,對病人噓寒問暖,有空多聊聊天,順道關心一下他的家人….。這比較適用在診斷明確(慢性病固定拿藥)的病人。兩種兼備,您的開業路就不用太擔心了。

 

閱讀更多 »

2015 / 3 / 19

[課前問答] 從醫學中心的螺絲釘,走向新型態執業。

 

作者:陳建華 醫師

 

 

Clive Chen Clinic_banner

 

 

問:身為外科醫師,除了醫美之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跨界?(外科部住院醫師 女 29歲)

 

答:由於外科的養成教育非常辛苦,因此一旦訓練成熟,外科的技術能力會成為很大的優勢。要盡可能將原有的優勢充分應用到跨界的領域。

 

舉例而言,神經外科或骨科醫師對於疼痛相關的解剖學很熟,適合發展影像導引疼痛治療;心臟血管外科可以發展如靜脈曲張治療等;大腸直腸科可以發展大腸鏡健檢或痔瘡的微創治療等;一般外科或小兒外科可以發展疝氣治療或漏斗胸手術的強項;消化外科可以發展減重手術;胸腔外科可以跟健檢結合做微創切片手術。其實都相當有發展性。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外科醫師的很大優勢是「你可以做的別人不一定可以做,別人可以做的你幾乎都可以做」。當然,再大的優勢都只是一個起點,真正在市場上能夠生存的,是「做得好, 做得精」。

 

閱讀更多 »

2015 / 3 / 19

[課前問答] 崩壞跨界:2014 台灣醫療趨勢回顧

 

作者:李紹榕 醫師

 

 

LeeSJ_Meed2014-173 

 

問:五大皆空(內外婦兒+急診)的情形在未來究竟有沒有改善的機會?(胸腔科主治醫師 男 35歲)

 

答:

  1. 急診近年來已變成熱門選項,工時固定、收入透明,除了環境惡劣愈形惡化之外。
  1. 婦產科已過了谷底。不孕症原本就夯,產前診斷及男性醫師走產科、女性醫師走婦科,均有回春跡象。
  1. 內科、外科、兒科開始有人認真思考將之作為終身職的可能性,但未至谷底。
  1. 五大皆空科在大型醫院中的生存將愈來愈惡化。值班需求往上遞增,連 V10 都可能要值班,因此明哲保身之道可能事先佔住中小型、財力無虞的醫院要職,並尋求做自費醫療項目的可能性。
  1. 學生、住院醫師都將集中至超大型醫學中心。因此預期 PA 將鬆綁,Hospitalist 制度興起,中型醫院將往各科的 Niche 領域挪移,不再理會不切實際的急重症需求。
  1. 物極必反:一些自相矛盾的規範、政府各部門間的互相扞格,可以預期即將出現缺口,或許因此有轉圜機會。Get ready for change!

 

閱讀更多 »

2014 / 12 / 27

研討會設計概念

 

策展:蔡依橙 醫師 (新思惟國際)

 

 

蔡依橙 醫師 演講

 

 

2014 年,並不平靜。尋找未來趨勢前,我們先回顧做為台灣轉捩點的這一年。

 

閱讀更多 »

2014 / 12 / 27

引言:醫療跨界

 

引言人:蔡依橙

 

 

李紹榕 陳建華 陳建行 林煜軒 藍弋丰 陳志金

 

 

2014 年依然是醫療動盪的一年,「崩壞」已經不是新聞詞彙,而是日常現實,高額賠償與醫護挨揍見怪不怪;健保財務良好,官員繼續稱頌台灣奇蹟。自己的未來自己救,從認識現狀開始,也聽聽各種不同的發展可能。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