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心診所 林禹喬 醫師
連眨眼都嫌奢侈
這次新思惟請的講者實在太強,整個活動就像看籃球之神麥可喬丹灌籃一樣,豈止捨不得上廁所,簡直令人連眨眼都嫌奢侈。
在活動前幾天,其實還在反覆思索到底要不要去,原因是看到這些跨出醫界甚至是其他行業的人發光發熱,而我卻適逢發展跨界發展第二專長的重大挫折,生命彷彿卡在瓶頸,若在這個時候去參加名為「跨界」的活動,感覺就像 NBA 選秀會被刷掉的球員,買了季後賽的門票當個觀眾一樣。不過我曉得,如果我不去,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當然還好我沒有臨陣退縮。
作者:中心診所 林禹喬 醫師
這次新思惟請的講者實在太強,整個活動就像看籃球之神麥可喬丹灌籃一樣,豈止捨不得上廁所,簡直令人連眨眼都嫌奢侈。
在活動前幾天,其實還在反覆思索到底要不要去,原因是看到這些跨出醫界甚至是其他行業的人發光發熱,而我卻適逢發展跨界發展第二專長的重大挫折,生命彷彿卡在瓶頸,若在這個時候去參加名為「跨界」的活動,感覺就像 NBA 選秀會被刷掉的球員,買了季後賽的門票當個觀眾一樣。不過我曉得,如果我不去,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當然還好我沒有臨陣退縮。
作者:鄭伊廷 工程師
問:我想詢問從受雇到創業,在心態上應該要如何調適這樣的轉變?(國際事務處管理師 男 30 歲)
答:到了一個年紀,許多資深的工作者都會想要邁向創業這條路。
許多人創業的理由多半是,因為上班不開心,或是種種 AA , BB , CC 理由。最後結論是:創業吧!「創業可以不用看人臉色。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我可以發揮得更好」。所以「我想創業」。
「我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我想創業。是一個很好的創業理由。但「不想看人臉色,想更自由自在」,卻是一個錯誤的創業理由。
如果你有類似的想法,我會認真奉勸先靜下心來思考你的工作內容出了什麼問題,去檢討該用什麼手段解決。但直接去創業,絕對不是好的解題方案。
創業絕對不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而且創業精確的來說,就是從無到有打造一門生意,承擔風險。
作者:蔡依橙 醫師
問:人總是容易安於現況,想請問是怎樣的想法和決心,讓講者跨出醫療的舒適圈,自行創業?本身並沒有第二專長,考量到家庭和經濟的壓力時,如何鼓起勇氣去拋棄已花了將近人生 1/3 的時間所訓練的專業和知識?(五位醫師詢問)
答:其實不一定要拋棄的。
■ 安身立命也不錯
在之前的部落格文章中,小弟有打算書寫一個系列,但寫到一半就忙起來,所以目前只寫了第一篇:「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可能的路之「安身立命」路線
我認為,已經受完醫療訓練的醫師,有三條路可走:
作者:蘇迎士 醫師
問:在醫院中進行內部創業中(罕見疾病的骨髓移植),臨床上已有 4 個核心成員互相支持,另一方面也積極和荷蘭、波士頓、西雅圖…… 等專家建立聯繫討論的管道;而學術上也組成撰寫團隊,已有文章開始發表。如何說個好故事,繼續吸引其它人投入這個領域呢?(感染科主治醫師 男 36 歲)
答:這個問題,我想用一個比較實際的方式回答,請問,加入您的團隊,是有「名」還是有「利」?
這聽起來很市儈,但卻可能是最直接被考慮的問題。
就你的問題來看,應該在利潤上是看不到邊的,不過還是先談談利,如果你跟醫院已經談好,你這內部創業是屬於封閉系統,所有個案治療的利益扣除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後是完全屬於你們的,那你可以算算看,再加進一個人,所攤提的照顧成本可以減輕多少,但減少的利益能否由多出一個人的技術增加的收益彌補回來。
如果是「名」,你想加入團隊的人,在文章上掛名怎麼掛?未來計劃的分攤有多少預算可以給他?他加入這個團隊後,能不能藉由這個新的技術,讓他可以在記者會發表、在他領域的研究有突破進展,或是,就只是沾沾光?
作者:林之晨 創辦人
問:在白色巨塔關久了,多半只有醫院裡的人脈,如何在有創業念頭開始時,有效率的增加不同領域的人脈,了解可能的產業?(麻醉科主治醫師 女 35歲、腸胃科住院醫師 男 31歲)
答:何不每天在 Facebook 上大聲說出你的理想?
問:創業的初期資本大約是怎麼樣的數目?有多少的機會成本需要估算?資金上的風險要如何評估?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要如何踏出創業的第一步?(住院醫師 女 31歲、中醫部住院醫師 女 27歲、婦產部住院醫師 女 28歲、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男 38歲、診所醫師 女 36 歲)
答:生病大約需要幾天才能痊癒?需要請假幾天?死亡的風險要如何評估?身體本來就不好怎麼維持健康?
作者:楊斯棓 醫師
問:楊斯培醫師如何結合熱情與學習,吸收跨界知識,走到今天?(精神科主治醫師 女 39 歲)
答:您好,我的第三個字是木字旁,唸做棒球的棒,這個字出自康熙字典,意義同棒,筆劃差一劃(我爸說差這一劃,會有頭家命跟辛勞命的差別,但我僅當參考用)。除了棓,火、土、金、水字旁的獎狀我都領過。
我念大學的時候,比一般同學多做了幾件事:
這幾件事重覆做之後,我認識很多年紀大我五十歲(或以上)的人,我那時就思考:七十幾歲時自己想要達到哪些目標,譬如說我二十幾歲時就決定:六十五歲時(雖然當時還沒確定講題是什麼)一定要完成環島演講這件事(想不到三十五歲就完成了,可見設定目標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