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師 下的所有文章

2015 / 4 / 18

新思惟,永遠比你期待的更好。

 

作者:奇美醫院 復健科 黃景燦 醫師

 

 

81_MECO_20150412_028

 

把握機會

 

還記得那是個懶洋洋的下午,一樣坐著交通車準備去分院看門診,滑手機時,發現蔡校長終於又要辦大型演講論壇。因為上次想了一下就報不到健保資料庫工作坊,這次馬上就幫自己和另一半報名,滿心期待這個活動,能為自己的人生帶來衝擊並充電。

 

 

成功的起手式

 

踏入會場,有七、八個工作人員同時負責報到,彼此的工作分配明確且簡潔。辦過活動的人都明白,面對 250+ 人的活動,能順利、迅速地完成報到就是活動成功的開始。讓人想起過去那些大排長龍的 CME 報到,浪費了多少的人生。

 

 

醫療跨界

 

開場的是李紹榕醫師,長時間追蹤李醫師的文章,看到他勇敢地為台灣醫師對無理病家開了第一槍,對這位前輩欽佩不已。李主任用死亡關卡守門人的角度,告訴我們未來醫糾趨勢的變化;也帶我們在崩壞的現況下,看到希望所在。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8

持續跨界的新思惟論壇

 

作者:台北榮總 腎臟科 王植諄 醫師

 

 

39_MECO_20150412_107

 

 

先說結論!從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到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再到這次的新思惟論壇:跨界,我看到了一個新創公司不斷地跨越原本的界限。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從住院醫師開始,參加新思惟論壇成為每年的固定行程,這次當然也不例外。早上八點半打開電腦,看到蔡校長放出了報名訊息,便立刻報名、轉帳。幸好這次沒像兩年前一樣,猶豫了一個晚上,不然就來不及了。

 

接下來三個月的等待之中,周遭發生了一些事,對大環境的失望又更多了些。但也找到了一點有趣的事情跟 idea,也許是個可以經營的興趣與發展的方向,對於研討會的到來,更添了一些期待。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8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作者:台中榮總嘉義分院 骨科 洪麗焜 醫師

 

 

13_MECO_20150412_196

 

 

這次的「新思惟論壇:跨界」,觸動了我心中的困惑。常常徬徨不知下一步的我,眼睛一亮,立刻報名!心想,多年來的疑惑,終於有人能解答了。

 

 

我想當食神

 

不安的年代,我們這代具有沒來由的焦慮感。世界變得很快,快得令人浮燥。彷彿認真做好一件事是奇怪的;彷彿同時做不一樣的事,或是轉換跑道,才是潮流。參加跨界論壇,就是想聽聽別人的想法。

 

新思惟的講師俱為一時之選,上午的六位醫師分享的是:非典型臨床醫學創業模式的陳建華醫師、陳建行醫師;具有超能力很早就跨界的林煜軒醫師、藍弋丰醫師;在健保臨床與醫療社會學之間身兼二職的李紹榕主任、陳志金主任。有這六位講者的分享,縱使沒有真正走過這條路,也能迅速略知一二,了解這是否為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國,思考自己是否適合這孤寂之路。

 

當還沉浸在,人家下了苦功,獲得成功之際,之後的講者又點出重點:「其實我一開始只想當個好醫師啊!」、「我只是一直做自己的事,不管別人怎麼想啊!」、「我從來沒想過跨界這回事呀!」。

 

等等,今天的主題不是「跨界」嗎?怎麼這些人突然又說自己沒有跨界了?這種行為和書卷獎同學在考前說「這次我又沒讀了,但又不小心考了一百分」一樣機八毛,到底是真梅毒還是假沒讀啊。聽到這裡,不由得怒火中燒起來,我今天來這裡是為了什麼,你搞得我好亂呀!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8

從醫是我的興趣:論壇心得與疑問

 

作者:雙和醫院 急診重症醫學部 李尚 醫師

 

 

LeeS

 

 

先講結論

 

這次演講者的內容,如果以大數據分析,可以看到「興趣」、「熱情」、「精進」、「差異化」、「決心」、與「團隊」,而這些就是我們要學習的。

 

 

搶票

 

不同於其他人一看到課程就馬上搶票,因為已經訂好 4/13 的機票要帶老婆和五個月大的小朋友出國,所以一開始不敢報名。一方面怕出國前的準備來不及,另外也不好意思留老婆一個人帶小孩。

 

但是隨著日期接近,出國該準備的東西也差不多了,就越來越後悔當時為什麼沒有報名。之後就一直注意新思惟之友社團,發現有轉讓訊息也都會被秒殺。幸好某次的轉讓訊息被我立即看到,馬上寄信確認之後就匯款,抱著可能被老婆打斷狗腿的忐忑不安心情,參加這場盛會。

 

 

恍然大悟

 

難怪新思惟的課程即使價格不便宜,還是被秒殺,今天參加果然收穫滿滿。從課前的 Q&A、到課程安排、再到精挑細選的講者群(講者們除了經歷很吸引人,風趣的演講技巧更讓我如沐春風),都藏著新思惟的巧思。

 

閱讀更多 »

2015 / 3 / 20

[課前問答] 醫療生涯中,我所做的創業準備。

 

 作者:蔡依橙 醫師

 

 

01_tsaiic_Meed2014-526

 

 

問:人總是容易安於現況,想請問是怎樣的想法和決心,讓講者跨出醫療的舒適圈,自行創業?本身並沒有第二專長,考量到家庭和經濟的壓力時,如何鼓起勇氣去拋棄已花了將近人生 1/3 的時間所訓練的專業和知識?(五位醫師詢問)

 

答:其實不一定要拋棄的。

 

安身立命也不錯

 

在之前的部落格文章中,小弟有打算書寫一個系列,但寫到一半就忙起來,所以目前只寫了第一篇:「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可能的路之「安身立命」路線

 

我認為,已經受完醫療訓練的醫師,有三條路可走:

 

  1. 安身立命:接受現況,享受人生。
  2. 不甘平庸:追求卓越,拿所應得。
  3. 大膽離開:保留核心,大開大闔。如:做自費、移民、轉職、創業……等。

  閱讀更多 »

2015 / 3 / 20

[課前問答] 內部創業:急重症加護之科經營經驗

 

作者:蘇迎士 醫師

 

 

suys_SAVD_20150208-344 

 

問:在醫院中進行內部創業中(罕見疾病的骨髓移植),臨床上已有 4 個核心成員互相支持,另一方面也積極和荷蘭、波士頓、西雅圖…… 等專家建立聯繫討論的管道;而學術上也組成撰寫團隊,已有文章開始發表。如何說個好故事,繼續吸引其它人投入這個領域呢?(感染科主治醫師 男 36 歲)

 

答:這個問題,我想用一個比較實際的方式回答,請問,加入您的團隊,是有「名」還是有「利」?

 

這聽起來很市儈,但卻可能是最直接被考慮的問題。

 

就你的問題來看,應該在利潤上是看不到邊的,不過還是先談談利,如果你跟醫院已經談好,你這內部創業是屬於封閉系統,所有個案治療的利益扣除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後是完全屬於你們的,那你可以算算看,再加進一個人,所攤提的照顧成本可以減輕多少,但減少的利益能否由多出一個人的技術增加的收益彌補回來。

 

如果是「名」,你想加入團隊的人,在文章上掛名怎麼掛?未來計劃的分攤有多少預算可以給他?他加入這個團隊後,能不能藉由這個新的技術,讓他可以在記者會發表、在他領域的研究有突破進展,或是,就只是沾沾光?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