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思惟論壇 下的所有文章

2015 / 4 / 20

講者的跨界經驗在非醫療領域也同樣有用!

 

作者:匿名

 

 

MECO_20150412_706

 

 

喜歡手冊的導讀,強調價值與價格的重要性。

 

正在創業的山谷中爬行,看到研討會的主題設計與邀約講者,直覺一定會很精彩,沒有任何猶豫就趕快報名了。這次論壇對我而言根本就是健達出奇蛋的概念:多個願望,一次滿足。

 

政府信用破產,破窗效應加劇。其實好像在很多領域都是如此。

 

我很喜歡大會手冊的導讀,裡面有提到臨床服務價格的崩壞,明顯影響到教學、研究、與醫療。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低價格、高技術,最終將剩下低價格。

 

其實,我覺得高技術應該要匹配相對應的價格,撇除「健保的本意是保障人民就醫的基本權利」,正因為很難有完美的制度,所以更應該納入各種條件的質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再者,低價策略,只是一個偷懶便宜行事(真是呼應低價)的作法,正因為做不出差異性與價值感,所以只好打著這樣的念頭行銷「我的東西跟他一樣好,或是差不多好,可是我便宜很多唷,快來買我吧!」有志一同的低價策略,終將把基石打垮。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新思惟的活動不能不搶!

 

作者:聖馬爾定醫院 家醫科 陳志誠 主任

 

 

MECO_20150412_204

 

 

先說結論。可以有這樣的聚會,聽到這麼多強者,直接又真實的分享他們親身走過的路,真是超棒 der。(以此向楊斯棓醫師致敬,果然對聽眾的心思觀察入微,如何埋梗也是一絕!)

 

 

堅持打造「超強」的能力,為病人創造價值。

 

之前就聽過建華創業的故事,這次是第一次聽到他在台中榮總所接受的「資源分配」。即使是這樣,依然堅持他的想法,慢慢的累積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能力,而且真的打造出了一個「超強」的能力,並且能勇敢走出醫學中心。

 

策略是一門「取捨」的藝術,思考能取得什麼,會失去什麼,而且反過來的,當捨去了什麼,又能取得什麼,如果能仔細的思考及分辨,絕對是一大競爭力。而回到最原始的想法,醫療要為病人創造價值,真的就是最重要的事,而他也展示出如何實現的方式。

 

建行醫師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內,再投入到另一個領域重新學習,而且投入了 3 年以上的時間,並且慢慢累積出一群願意從遠處來就醫的患者,和很多診所所在意的地緣性作出了區隔。只要有心學習,就可以累積出另一個專業。

 

陳志金主任親身走訪星馬,而且還是用 EBM 的方式,作出分析與診斷,還有多樣的第一手資料,分析精闢入裡。看到他的簡報,圖文串場速度飛快,相當過癮。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我可以去 TED,不需要花錢來這裡。

 

作者:匿名

 

 

MECO_20150412_322

 

 

關注新思惟國際,是從關注蔡校長開始的。

 

這幾年來,看著新思惟舉辦的工作坊大型論壇越來越多,心中一直有想要報名的衝動。尤其是看著網路上雪片般的心得文,更是心癢難耐(蔡校長的社群經營、社群行銷實在有一套!)。

 

 

值得學習的活動籌備

 

這次,在網路上一看到新思惟舉辦「醫療跨界、學習跨界、創業跨界」論壇,二話不說,馬上報名!參與這場活動,除了主題很吸引人,另外也想看看這個一直被學員稱讚的「新思惟」辦活動的技巧,究竟有什麼魔力。

 

一到會場,新思惟的貼心舉動就令人感到驚艷。我自己馬上有一個最深刻的體悟,讓「聽眾處理越少雜事,就能讓聽眾越心無旁鶩在當日的活動上」,就是一場好的活動。我不需要擔心沒帶紙筆、沒上網看完課前問答,新思惟都另外替學員準備好了,這個設計活動的心法讓我受教了。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8

持續跨界的新思惟論壇

 

作者:台北榮總 腎臟科 王植諄 醫師

 

 

39_MECO_20150412_107

 

 

先說結論!從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到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再到這次的新思惟論壇:跨界,我看到了一個新創公司不斷地跨越原本的界限。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從住院醫師開始,參加新思惟論壇成為每年的固定行程,這次當然也不例外。早上八點半打開電腦,看到蔡校長放出了報名訊息,便立刻報名、轉帳。幸好這次沒像兩年前一樣,猶豫了一個晚上,不然就來不及了。

 

接下來三個月的等待之中,周遭發生了一些事,對大環境的失望又更多了些。但也找到了一點有趣的事情跟 idea,也許是個可以經營的興趣與發展的方向,對於研討會的到來,更添了一些期待。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我的演講之完整解析

 

作者:《新思惟論壇:跨界》講者 李紹榕 副主任

 

 

MECO_20150412_141

 

 

累到像是在作夢

 

我的講題是《崩壞跨界——2014 臺灣醫療趨勢回顧》。當初爽快地答應蔡校長,想說這題目要發揮應該很簡單;沒想到研討會前楊斯棓放話所有講者都很強悍、要大家拭目以待,逼得我只好在忙碌的生活中,卯起來做簡報(哭哭……),並且拖著疲累的身體與會。

 

所以蔡校長說他像做了一場好夢,我更想說的是我也累到像在作夢……

 

 

演講重點重新匯整

 

去年以來,發生許多跟醫療相關的重大事件:包括 DRG 第二階段的實施、周刊關於台醫出走星馬的大幅報導、因「移植事件」而起的反蘇清泉活動病歷中文化事件、以及最近的台大急診壅塞等。我幫大家歸納出幾個大趨勢:

 

 

 1. 政府破產,破窗效應加劇

 

  • 從軍公教退休金破產到信用破產,政府各部門間的互相打臉已經到令人髮指的程度。我常想,若是馬在任久一點,公民覺醒終將獲得推翻現有制度的大好時機。在破窗效應持續發酵之際,被人有意無意植入的一些制度,推展可能對醫界未來造成深遠影響,值得大家關注。
  • 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委員會 (Residency Review Committee):住院醫師即將消失於不夠大的醫學中心及各區域醫院。
  • 專責一般醫療主治醫師照護制度 (Hospitalist):用來填補人力空缺。
  • 「醫療事故補償」條例:從醫界幻想的「沒有醫糾的世界」,成為全民噩夢。
  • 健保抽審減審的胡蘿蔔與棍子:當一切資料可以流通,醫院無法再任意開藥、開檢查;相對的,政府及商業保險公司終於獲得機會可以計算被保險人風險,從而調高保費,抑制長久以來被濫用的道德風險。包括雲端藥歷、特殊註記病患用藥讀取、電子病歷及個人資料批次檔讀取同意等。

 

 

 2. 從以鄰為壑到有志一同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跨界論壇」之記錄與隨筆

 

作者:展新綠能股份有限公司 徐苙萍 執行長

 

 

MECO_20150412_121

 

 

我的故事以及對論壇的觀察

 

我的人生到目前為止共做了三次跨界:2011 年文轉商的學習跨界、兩年前從受僱到創業跨界、第三次就是成為新思惟之友

 

這次的論壇名為「跨界」,其實是蔡依橙校長近年在生活、網路上的體會。因為台灣醫療已走入困局,而網路的普及、資訊的流通,造就學習機會的展開,也形成了創業最好的年代。

 

十五年前,我們說 Google 和 Apple 會打在一起,沒人會相信。現在,我們意識到:「無論在什麼產業、無論是不是社會上的頂尖人士,不是我們要不要跨界,而是就算我們選擇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別人也會跨界進入我們的世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