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醫院 復健部 吳爵宏 醫師
參加過幾次新思惟小班工作坊,這次是首次參加新思惟舉辦的大型研討會,親眼看到了許多網路名人的廬山真面目,也親耳聽到了他們的故事。
每位講者,都有鮮明的個人特色。
當初報名時,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想看看,這些演講者如何在二十分鐘內,對著近三百人有效傳達一個訊息(新思惟的品牌,一向是有效率而精準地傳達訊息,會被邀請來的講者應非等閒之輩)。果然,每位講者都傳達出其鮮明之個人特色,也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不同面向的跨界理念。
作者:台大醫院 復健部 吳爵宏 醫師
參加過幾次新思惟小班工作坊,這次是首次參加新思惟舉辦的大型研討會,親眼看到了許多網路名人的廬山真面目,也親耳聽到了他們的故事。
當初報名時,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想看看,這些演講者如何在二十分鐘內,對著近三百人有效傳達一個訊息(新思惟的品牌,一向是有效率而精準地傳達訊息,會被邀請來的講者應非等閒之輩)。果然,每位講者都傳達出其鮮明之個人特色,也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不同面向的跨界理念。
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麻醉科 吳玉雪 醫師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雖然之前就知道有新思惟,也在臉書上看了相當多訊息文章。(當然也按了很多次讚囉!)不過,想參加的的活動,一眨眼就被秒殺了!(好啦,也是因為錢的因素,有思考遲疑了一下 XD!)這次有那麼多高手短講,可一睹眾高手風采,並且看看是否真的名不虛傳?!機不可失!當然要參加囉!
演講的前一天,我失眠了!因為看課前問答時,腦中產生很多的思緒翻攪,情緒也包含著期待、興奮與惱意。期待興奮有更多的觀念翻轉,和吸收高手的經驗歷程,卻也更惱現今的環境,竟然逼一堆人不得不熱切地尋求跨界。
這天的跨界活動,最重要的,就是無數講者所強調的:「找出天命!」
作者:大林慈濟醫院 一般外科 陳建翰 醫師
這是第二次參加大型研討會,下訂之前其實也有稍許考慮,不知道這個大型研討會能不能像小班教學這樣學到紮實的技巧。然而,自我內心的困境,當前醫院環境的惡化,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出路依舊不明的情況下,未來的路要怎麼走,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只有自己想,是想破頭也想不出來。於是,毅然決然地就刷了!
來台北前,一天三台手術碰上兩塊鐵板,再加上醫院雜事,病人狀況不穩及值班的疲累多重夾攻之下,所有對工作的動力熱誠完全喪失。禮拜六,抱著「還好有報名,趕快上來充電」的心情,帶著家小驅車上台北!在病人穩定的情況下稍稍逃離工作環境,尋找一個未來的方向,這是一個充電的契機!
作者:Albert Yang / 楊為傑醫師 / 白袍旅人
從開始知道蔡校長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開始跨界了
對我來說,跨界的定義是很廣泛。只要是任何往外探索的行為都算是跨界。但最重要的其實「心態」,這是阻礙我們跨界的最主要因素。
當年意外在網路上發現蔡依橙醫師,突然驚覺:哇!原來這世界不是我想像的那樣。哇!原來我們是「抬轎世代」啊。那時,就開始有一種「頓悟」的感覺,而開始一連串探索世界的過程。
作者:豐原署立醫院 內科部 謝志杰 醫師
過了快一年的時間,這是第二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果然和上次一樣,這報名費物超所值。每次當我報完新思惟的課,馬上就知道一項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限量是殘酷的」XD
經過一天的沉思,我開始思考,這次活動對我有何意義,和去年相比,對我的影響差在哪裡?腦海裡冒出的第一句話,不是蔡校長與其他神人的經典名句或勵志名言,是 XDite 和 Jamie 在 Q&A 回答的「創業時,朋友遇到困難,事業走到谷底時,該怎麼辦?」「幹,當然是嗆爆他 XD」。這是普通的一句話,可是在真正面對困難時,我們都不敢說出口、也不想聽到。
對於跨界,我總抱持著幻想(真的是幻想,因為我只是想,卻無動作,更無跨出的勇氣)。總是抱怨環境不好,真問我要做甚麼,卻也說不出一個字。家人朋友,總是安慰我多想想,環境一定會改善,但是真的嗎?這句話也說了快十幾年了,甚麼都不做的話,真的會改善嗎?抑或是被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
對現在的我而言,需要的或許不是鼓勵或安慰,而是刺激,一個外來的刺激。在醫療的象牙塔裏,雖稱不上舒適,卻也令我瑟縮,裹足不前。想往外踏出一步,卻又害怕外面的世界無法適應。往往思考著,如果我現在不幹了,我的家庭怎麼辦?我經濟上能負荷嗎?換工作我能勝任嗎?考慮了許多事情,可是卻忘了最初的目的,我為什麼要跨界?
是因為醫療環境不好?那即便我跨界,外界環境會比較好嗎?這無疑是個更大的問題?沒有人可以跟你說一個明確的答案。活動中讓我重新省思了這個問題,我該重新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即便是台上這些神人,我相信他們在成神的過程中,也是經過一番思考的。神人們笑著述說努力的經過,聽來生動活潑有趣,可是真正面對時所需要的勇氣與智慧,卻是現在的我所缺少的。
作者:國泰醫院 內科 李治中 醫師
這次總算來得及交心得了。上一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是一年多前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會後隔兩天,輪到我在科內報 Paper,而我都還沒有準備,最後只好眼睜睜放掉並不特別困難取得的一千元禮券,殘念。
今日下了課有點疲倦,上一次也是這樣,太多東西在腦中爆炸、迴響、激盪著。講者們俱為一時之選,都是我這輩子大概無法企及的高度。不過全擺在一起,誰投影片厲害一些、誰口才好一些、誰帥一些、誰搞笑一些,其實有點殘酷。
坦白說,其實我並沒有想要跨界或創業,自己的個性還蠻適合默默地當個醫生。而我自己的興趣也並不特別適合發展成一個可以掙錢過活的技能,比較適合小小地守護著(讀日文、寫書法、讀小說,有時間的話,寫一點小作品、散文)。這些興趣,比較適合用來紓解壓力,或者作為精神層面的提升振作之用。
也不是沒有幻想過,有一天能有一本自己的文學作品之類的。然而早些年曾經到各處參加文學營及寫作班,有一點自知之明。國內最大的兩個文學營(印刻、聯合文學),每年暑假都是千人等級的大活動,參加過幾次後我就體認到:「一千個人中,最終能成為作家的,能在文學史上留名的,可能沒有五個,甚至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