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畊仲 醫師
問:如何有效率或是如何正確找到自己有潛力的跨界學習領域?從小到大的教育與醫學的訓練過程中所學到的方式,在面臨跨界學習時,要做哪些調整?跨界的學習如果不去創業,對本業的影響如何轉為正面?(牙科主治醫師 男 42歲、急診主治醫師 男 35歲、中醫部主治醫師 男 45歲)
答:網路、網路、網路,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在網路世代,任何資訊都可以從網路取得,甚至名人偶像你都可以透過社群媒體,產生一些連結;而且只要運用零碎的時間,也可以獲取大量資訊,從中萃取你值得學習,有興趣而且可以投入熱情的領域。是的,與其找自己有潛力的,我更覺得興趣加上熱情,才是決定的關鍵。
而不管跨界不跨界,學習的態度都是一樣的,就是 Steve Jobs 所說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保持對知識的渴望,主動學習,才有辦法吸收內化所學,轉為己用。而所有的學習,目的都是增強自己的實力,只要自身實力持續提升,不管你是要創業,或是要堅持本業,一定都會有正面幫助的。
問:對於醫師而言,醫療相關的跨界根本,是不是還是要有足夠紮實的醫學專業?但在住院醫師的訓練過程中,要怎麼分配追求專業與跨界興趣的時間來達到雙贏?(內科住院醫師 女 28 歲、外科住院醫師 女 28 歲、麻醉部住院醫師 女 33 歲、內科部住院醫師 男 28 歲)
答:如果您將來還是決定待在醫界,當然還是要有紮實的醫學專業,畢竟你面對的是疾病與生命,先把馬步蹲穩,再來練招式。
但也不是說在住院醫師訓練階段就不需要跨界學習,而是每個階段分配給跨界學習的比例,可以隨當時狀況調整。例如說,在住院醫師階段,除了在醫院的學習,可能還要參加大小醫學會聽演講與報告,排班也不是自己可以完全掌握,這時候可以分配在跨界的比例可能會少一點,但是可以慢慢開始接觸;等到在專業上已經有一定程度,花在醫學會「學習」的時間慢慢減少,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多一點,就可以增多跨界學習的比例。
那你說,時間都花在工作與學習了,都沒有休閒時間了,這就是每個人的選擇。
– 蔡依橙校長 –
不過在醫學專業學習方面,在網路世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資訊可以從網路取得,包括手術操作的影片;所以跟以前論文還要到圖書館影印,大師來演講不去聽就找不到相關資料的年代相比,以網路自學方式還是可以有相當比例的程度提升。這樣或許就可以節省一點參加醫學會的時間,提早開始跨界學習。
再提醒一點,這邊所指的學習,包含任何方式,包括從網路、書本、或實體教室,所以如果你每周只能分配半天給跨界學習,沒法上實體課程,從網路及書籍閱讀也是會有收穫的。
當然,如果你已決定不當醫生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問:在忙碌且高壓的醫療一線工作環境中,應付每天的醫療工作,研究及教學要求就已感到吃力。如何分配時間在家庭、工作甚至到跨界的學習?如何使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培養跨界的思維及視野?(麻醉部主治醫師 男 36 歲、主治醫師 女 34 歲、主治醫師 男 36 歲、放射線部 主治醫師 男 38 歲)
答:這個世界最公平的,就是每個人每天都只有 24 小時,扣掉吃喝拉撒睡,每個人可以運用的就是那些時間;花在某一部分的時間多,一定會有一部分被犧牲,沒有十全十美的分配。從開始我的學習之旅後,扣掉不作不行的常規醫療工作,確實分配在家庭與其他的時間就減少了,所以博士班老師想要把我關在實驗室寫論文了 XD;所以如何取捨,計劃自己的時間運用,必須針對自己的情形來思考斟酌,以下是幾點個人心得分享:
- 家庭與健康是個人覺得要放在第一位來考量的,你犧牲了吃喝拉撒睡,雖然賺到了時間,但是賠掉的是健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老師都有說,大家都沒有在聽 XD。在家庭方面,也一定要與家庭成員對於您的時間運用達成良好共識,不然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成就了自己,暮然回首,發現家人已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我常鼓勵年輕的住院醫師,在還沒成家之前(你問我女朋友算嗎?嗯……),好好利用這多出來的時間,作自己想做的事。
- 善用零碎時間,開車、坐車、無聊的會議…….,分段把一些事情完成以及學習吸收較碎片化的資訊,例如:開車時就可以聽羅胖,坐車時可以打文章,開會無聊可以看 paper 或是休息,當有一段較完整時間,再將碎片化結果規劃整理。不過,小的承認,大部分這些時間我都是用來休息 XD,因為我無法快速專心,所以依個人狀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利用方式。
- 善用網路與數位工具,尤其是輕薄的數位設備加上雲端儲存應用,讓整個城市都是你的化工廠 辦公室與教室。
- 學習時間管理,這就是大哉問了,蔡校長的時間管理技巧兩篇文章一定要看(校長,可以領伍佰嗎?)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這個十倍速的時代,要想辦法訓練自己,作得又快又好。你說哪有可能?你沒看過醫龍嗎? 來新思惟上簡報課,從校長的影音課後回饋,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又快又好(可以再領伍佰嗎?)
最後,你實在覺得醫院的「胡椒鹽」,服務、教學、研究太嗆辣,無福消受的話,好好聽其他人的演講,認真思考真正的「跨界」吧!
問:學習跨界如何洞見需求?(行銷經理 男 29 歲)
答:自己需要什麼,自己應該最清楚,如果自己對於自己需要什麼還不清楚,應該要先從自我覺察與省思作起,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再來針對需求去學習。當然可以從廣泛接觸中試誤學習,再從中發掘自己的需求,但是對於時間成本寶貴的專業人士而言,這不是一個好方法。
自我覺察,鎖定目標,深度學習!
不建議漫無目標,亂槍打鳥,蓋章到此一遊的學習。
問:除了醫療專業沒有第二專長,跨界要從何著手?該如何培養第二專長?(外科部主治醫師 男 33 歲、主治醫師 女 32 歲、主治醫師 男 31 歲)
答:沒有什麼秘訣,就是不要空想,去做就對了!「沒有任何時候是準備好的時候,現在就開始吧!」
問:該如何跨出跨界學習的第一步?該堅持自我,奮力前行,即使遭遇經濟及家庭種種因素阻礙?抑或直到協商出大家都可接受的方式?該考慮的點有哪些?(放射科醫師 男 38 歲)
答:人是群體的動物,無法脫離群體而獨活。
對我而言,任何考量決定的優先順序,一定是「家庭」然後「健康」,就算您單身(父母因素暫不考量),基本需求的經濟層面穩定,才能進而投資自己,所謂飽暖思淫慾 「先顧腹肚,才顧佛祖」,有閒錢才能投資,融資的話,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如果您有家庭的話,更需要考慮您另一半及小孩的感受,換位思考,如果你的另一半,也不與您商量,一意孤行,您會怎麼想?
至於如何考量,學習就好比購物,對於本身專業必要的繼續教育,如同購買生活必需品,只要你還在這領域工作,是一定要做的事;而跨界學習就有如購買非生活必需品,不買並不會影響生活,但買了有可能會增進生活品質。
一般對這些非生活必需品是否購買的原則,第一,就是有無多餘的錢,第二,就是要想清楚是「想要」還是「需要」。而如果您有時間,也有閒錢,家庭也支持,不用想太多,做就對了!
問:學習方面該先求廣度或是深度?(中醫診所醫師 女 27 歲)
答:這個問題視您現在身處角色與所能應用時間多少而定;如果您是位學生,尚未被套上一定框架,可運用時間也多,可以先求廣度,多方面接觸,而從中尋找自己有興趣,可以投入熱情的領域,深度學習發展。
如果您已經是一位專業人士,需要有一定時間付出在專業及工作上,運用在學習的時間有限,就要運用寶貴的時間,針對某些領域,進行單點突破。
至於要選擇何領域深入學習,首選還是老話一句,您有興趣,願意投入熱情的領域,這樣才會有動力持續精進學習;再來,則是對於您的專業或生活有幫助的領域,例如簡報或理財;把時間用在刀口上,把握每一秒可以運用的時間。
問:如何充分利用時間掌握相關資源(如網路),做最有效率的跨領域學習?以及認識自己想接觸領域的人士?(診所醫師 男 33 歲)
答:這個問題有確實掌握到趨勢,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線上學習資源,如:TED、MOOCs、羅輯思維,以及臉書上也越來越多含金量極高的粉絲專頁,甚至廣播及電視節目都可以在線上觀看。
未來,在實體教室之外,網路學習必定佔有極重要的比例。只要你有網路服務及設備,網路教室隨時隨地位你敞開大門。
至於如何「有效率」,就如同我已回答過的,善用零碎時間,接收碎片化資訊,例如 TED 只有 18 分鐘,超級演說家只有 5 分鐘,或是臉書上大量的短文,不過使用臉書有一個風險,就是不小心就分心了 XDD。要避免這個風險,直接訂閱週刊網路版,避開臉書也是一個方法。
至於如何認識新朋友,就如你所說,還是善用網路,先與你想接觸的人在社群網站有初步的弱連結,逮到機會,走出網路,參加那位朋友開的課或會出席的場合,鼓起勇氣,產生實際的接觸,一次兩次,連結就會開始慢慢的增強。
而在見面之前,一樣善用網路,肉搜 了解那位朋友的相關資料,豐富談話內容,會讓你贏在起跑點。而善用社群網站經營自己個人品牌,讓別人對你也有初步的認識,也會降低初次見面的不熟悉感,快速建立更強的連結。
問:如何在跨界中,持續深入原領域和新領域,以產生新的跨界動力?(中醫部主治醫師 男 35 歲)
答:還是老話一句,「興趣加熱情」,為什麼我一直強調這觀念,因為從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演講的各界成功人士,只要有人問到,為什麼他們可以投入這麼多的時間與精力在他們所努力的領域,幾乎答案都是「因為我有興趣,所以我投入熱情」。
只有熱情投注在有興趣的領域,才會持續投入時間與精力,持續深入,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自己向前邁進。如果不是想要成為海賊王,何苦航向偉大航道?
問:自己對於不熟悉的事物會感到沒自信,但人沒有辦法什麼都會,於是我變成經常沒自信,即使努力多方學習接觸,還是常掉入這也不會那也不會的循環。行動上和心態上,我該怎麼辦?謝謝您。(ps. 這樣問的前提是,我真的有努力過,而對於我已經會的東西,是有自信的。)(內科醫師 男 36 歲)
答:就如你所說,人沒辦法什麼都會,所以何不把專注力與焦點,集中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
李小龍曾說過:「不要畏懼一個人練習一萬種踢腿,而要畏懼他練習同一種踢腿一萬次。」
對於自己擅長的事物,投入大部分的時間去發展;不擅長的事物,不是不用管他,而是盡力而為,力求達到基本要求,最少不要失分即可,對於結果得失心不要太重。
以我自己為例,我從小美術方面就不行,因此在開始學習簡報時,常常羨慕可以做出完美投影片設計的人,但是我知道我比較擅長的是口語表達與架構設計,所以這方面我會下比較多功夫;但不是就這樣放棄投影片設計,我還是會花時間學習,慢慢提升,對於成果就不要看得太重。在準備簡報時也不會在投影片設計上鑽牛角尖,而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內容與表達呈現方面。
就如同一個投手,如果直球可以投到超過 160 公里,他只要有一顆平均水準的變化球配球就可以上大聯盟了。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