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林之晨 下的所有文章

2015 / 4 / 19

從寫部落格開始,踏出第一步。

 

作者:豐原署立醫院 內科部 謝志杰 醫師

 

 

innovaradinc_HsiehCC

 

 

第二次參加新思惟論壇

 

過了快一年的時間,這是第二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果然和上次一樣,這報名費物超所值。每次當我報完新思惟的課,馬上就知道一項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限量是殘酷的」XD

 

經過一天的沉思,我開始思考,這次活動對我有何意義,和去年相比,對我的影響差在哪裡?腦海裡冒出的第一句話,不是蔡校長與其他神人的經典名句或勵志名言,是 XDite 和 Jamie 在 Q&A 回答的「創業時,朋友遇到困難,事業走到谷底時,該怎麼辦?」「幹,當然是嗆爆他 XD」。這是普通的一句話,可是在真正面對困難時,我們都不敢說出口、也不想聽到。

 

 

第一步是最難的

 

對於跨界,我總抱持著幻想(真的是幻想,因為我只是想,卻無動作,更無跨出的勇氣)。總是抱怨環境不好,真問我要做甚麼,卻也說不出一個字。家人朋友,總是安慰我多想想,環境一定會改善,但是真的嗎?這句話也說了快十幾年了,甚麼都不做的話,真的會改善嗎?抑或是被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

 

對現在的我而言,需要的或許不是鼓勵或安慰,而是刺激,一個外來的刺激。在醫療的象牙塔裏,雖稱不上舒適,卻也令我瑟縮,裹足不前。想往外踏出一步,卻又害怕外面的世界無法適應。往往思考著,如果我現在不幹了,我的家庭怎麼辦?我經濟上能負荷嗎?換工作我能勝任嗎?考慮了許多事情,可是卻忘了最初的目的,我為什麼要跨界?

 

是因為醫療環境不好?那即便我跨界,外界環境會比較好嗎?這無疑是個更大的問題?沒有人可以跟你說一個明確的答案。活動中讓我重新省思了這個問題,我該重新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即便是台上這些神人,我相信他們在成神的過程中,也是經過一番思考的。神人們笑著述說努力的經過,聽來生動活潑有趣,可是真正面對時所需要的勇氣與智慧,卻是現在的我所缺少的。

 

 

這次我找到方法從 0 1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8

謝謝新思惟給我們這樣的好課程

 

作者:國泰醫院 內科 李治中 醫師

 

 

139_MECO_20150412_748

 

 

非第一次見面,但是第一次交心得

 

這次總算來得及交心得了。上一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是一年多前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會後隔兩天,輪到我在科內報 Paper,而我都還沒有準備,最後只好眼睜睜放掉並不特別困難取得的一千元禮券,殘念。

 

今日下了課有點疲倦,上一次也是這樣,太多東西在腦中爆炸、迴響、激盪著。講者們俱為一時之選,都是我這輩子大概無法企及的高度。不過全擺在一起,誰投影片厲害一些、誰口才好一些、誰帥一些、誰搞笑一些,其實有點殘酷。

 

 

我的興趣是文學

 

坦白說,其實我並沒有想要跨界或創業,自己的個性還蠻適合默默地當個醫生。而我自己的興趣也並不特別適合發展成一個可以掙錢過活的技能,比較適合小小地守護著(讀日文、寫書法、讀小說,有時間的話,寫一點小作品、散文)。這些興趣,比較適合用來紓解壓力,或者作為精神層面的提升振作之用。

 

也不是沒有幻想過,有一天能有一本自己的文學作品之類的。然而早些年曾經到各處參加文學營及寫作班,有一點自知之明。國內最大的兩個文學營(印刻、聯合文學),每年暑假都是千人等級的大活動,參加過幾次後我就體認到:「一千個人中,最終能成為作家的,能在文學史上留名的,可能沒有五個,甚至更少」。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我的演講之完整解析

 

作者:《新思惟論壇:跨界》講者 李紹榕 副主任

 

 

MECO_20150412_141

 

 

累到像是在作夢

 

我的講題是《崩壞跨界——2014 臺灣醫療趨勢回顧》。當初爽快地答應蔡校長,想說這題目要發揮應該很簡單;沒想到研討會前楊斯棓放話所有講者都很強悍、要大家拭目以待,逼得我只好在忙碌的生活中,卯起來做簡報(哭哭……),並且拖著疲累的身體與會。

 

所以蔡校長說他像做了一場好夢,我更想說的是我也累到像在作夢……

 

 

演講重點重新匯整

 

去年以來,發生許多跟醫療相關的重大事件:包括 DRG 第二階段的實施、周刊關於台醫出走星馬的大幅報導、因「移植事件」而起的反蘇清泉活動病歷中文化事件、以及最近的台大急診壅塞等。我幫大家歸納出幾個大趨勢:

 

 

 1. 政府破產,破窗效應加劇

 

  • 從軍公教退休金破產到信用破產,政府各部門間的互相打臉已經到令人髮指的程度。我常想,若是馬在任久一點,公民覺醒終將獲得推翻現有制度的大好時機。在破窗效應持續發酵之際,被人有意無意植入的一些制度,推展可能對醫界未來造成深遠影響,值得大家關注。
  • 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認定委員會 (Residency Review Committee):住院醫師即將消失於不夠大的醫學中心及各區域醫院。
  • 專責一般醫療主治醫師照護制度 (Hospitalist):用來填補人力空缺。
  • 「醫療事故補償」條例:從醫界幻想的「沒有醫糾的世界」,成為全民噩夢。
  • 健保抽審減審的胡蘿蔔與棍子:當一切資料可以流通,醫院無法再任意開藥、開檢查;相對的,政府及商業保險公司終於獲得機會可以計算被保險人風險,從而調高保費,抑制長久以來被濫用的道德風險。包括雲端藥歷、特殊註記病患用藥讀取、電子病歷及個人資料批次檔讀取同意等。

 

 

 2. 從以鄰為壑到有志一同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在此宣告我的決定,請大家鞭策和嗆爆我吧 XD

 

作者:國際內部稽核師 CIA 蔡明芳

 

 

MECO_20150412_497

 

 

為什麼要跨界?

 

終於順利參與《新思惟論壇》。這是少數無職業門檻的課程。去年報名《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因工作出差忍痛讓出,但即使課程費用比其他論壇高,仍是瞬間秒殺。是有資金也不一定搶得到的課程。

 

這次的主題是「跨界」,以對醫療界現況的檢視、反思、因應、改變,與跨界學習、思考創業為三大主軸。

 

 

醫療崩壞是持續的進行式

 

從臉書「搶救急診室」粉絲團開始,跟著關注、理解醫療崩壞的議題,進而加入醫勞盟、從相關討論串裡,逐漸知道不同領域的醫生,為改善台灣醫療環境、保護病人所作的努力:大家以不同方式,如衛教、觀念宣導、醫法雙修、改善醫院環境、精煉表達…等。

 

然後發現,台灣醫界其實是集全台灣最強大腦力、技術、精神力與執行力及責任感的一群強者。與我所知所處的職業與產業,不思上進混混噩噩者,有非常大的差異,讓我非常震撼。

 

但醫療崩壞是持續的進行式:醫護均有超時工作、異常班表、on-call 輪班…等光怪陸離情況,但竟普遍被扣以「醫德」的大帽子。會後看 XDite 動態時我真是驚呆了,竟有醫生上班工時超過 33 小時,還不是單一個案。生產線作業員了不起輪 12+2 小時,作二休二或作三休一,就已經抱怨連連。(橙編按:我們都是從修羅道裡鍛鍊出來的啊 XD)

 

但醫護看診照護、遇大刀時馬不停蹄,技術精度、專注力、體力、救人之心…等,在健保制度底下變成了點值,也出現「心臟按摩比腳底按摩還便宜;氣管插管,比水電工通水管還少錢」與醫生動不動就被告,很有可能賠上幾千萬、五大皆空的景況。

 

 

台灣不只醫療在崩壞

 

當這群又聰明又有技術的人們,不想再當醫生、轉職往不同道路時,會知道台灣真的麻煩大了。然而,台灣不只是醫療崩壞,其他領域也同樣處於難以逆轉的狀況中。例如與會的彭郁銘先生,會後心得提及電玩產業崩壞。此外,臉書追蹤葉丙成教授等人,為改善教育環境崩壞,推行翻轉教育不遺餘力。而自己也能深刻體會,所處產業著重代工未看重研發之苦果。

 

不少人都發現被卡住了、無法改變環境考慮轉換跑道、是否異軍突起、異業突圍。但能不能作得到?要如何作到?新思惟國際聽到大家的聲音,請 13 位強大的講者群,分享往各方向前進的心路歷程。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Step Out

 

作者:台中榮總 家庭醫學部 朱為民 醫師

 

 

Step out

 

 

一整天的課下來,腦中不斷浮現的是<白日夢冒險王>的插曲:Step Out

 

先來看看它的歌詞吧:

 

Step outside Time to step outside

踏出去吧,是時候踏出去了

House on fire leave it all behind you

在你瀟灑的步伐後,所有包袱都燃成一片壯麗大火

Darkest night let the lightning guide you

在最深沉的夜裡,讓畫破天際的閃電指引你

 

這是一個充滿包袱的時代。看看《跨界》課程前後幾天,關於醫藥相關的新聞,不外乎是「健保局 4 月大砍藥價」、「國健署十大癌症排名烏龍」、「5% 重症病患在急診等待 2 天以上」。醫護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包袱,難怪不開心。

 

還好,在最深沉的夜裡,有那些劃破天際的閃電,給予我們一絲光明。

 

 

13 位演講者,分享生命經驗。

 

13 位充滿著故事的演講者,用生命的經驗傳達一個又一個意念,或意志。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2015, 04, 12, 13, 250, 7

 

作者:晨塵 醫師

 

 

2015, 04, 12, 13, 250, 7

 

 

台灣醫療界含金量最高的課程密碼

 

這組數字不是威力彩開獎號碼,是台灣醫療界含金量最高的課程密碼。在 2015 年 4 月 12 日,13 位講者,250 個聽眾,這是新思惟講堂的第 7 個大型研討會:《跨界》(發稿時間應該還沒開獎,如果真的因此有人簽中頭獎,那就是另類的含金量最高了 XD)

 

說來悲慘,醫療界似乎每下愈況,使得大家都想跨界做些東西,而醫療在健保以及法律的持續禁錮下,似乎越來越像戒嚴,禁忌、管束、僵化的組織,箝制著我們。

 

在上午課程,木容公子在第一現場告訴我們怎麼活下來,建華醫師示範如何降低自己機會成本,專注打造屬於自己的超強核心服務。建行醫師更是用自身創立自費診所的經驗,告訴我們善用自身的優勢,強化差異化,建立不可取代性。(其實台上台下好幾次,建華建行傻傻分不清楚 XD)

 

林煜軒學長與藍弋丰總編,用自身經驗告訴我們在業界如何找到自己的一片天。(plamc 大的投影片好靓,標準「偷了也不知道該怎麼用」 XD)

 

陳志金主任更是用數不盡的梗,在歡笑中告訴我們,該跨過的不是國界,而是限制自己的律誡。

 

這時會覺得世界上最狠的刑罰,莫過於告訴你廁所在哪裡,再給你滿滿的課程讓你無法過去(下次至少給個 Foley 啊)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