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4 / 20

新思惟讓我見識到有許多不斷努力、不斷精進的人。

 

作者:腎臟內科 林榮建 醫師

 

 

MECO_20150412_460

 

 

禮拜天,天空灰濛濛的,下著毛毛細雨。這樣的天氣,就出現在臨床忙碌了一整個禮拜後,難得的假日。窩在床上,連出去看場電影都覺得麻煩,更何況是去上課?我一定是他 X 的瘋了,心裡面一陣嘀咕。一直到了公館站,看到一些人,也跟我一樣,緩緩往會場的方向移動,當下有一種我不孤單的感覺。

 

 

機會會從奇怪的地方冒出,準備好自己,迅速跨界。

 

一開場,聽到蔡校長的聲音,馬上就精神抖擻起來(相比之下,醫院裡的長官只有辦法讓人迅速 sedation)。機會會從奇怪的地方冒出,敵人也常不是你本來想的那個,準備好、迅速應變、迅速跨界,才是當今世界的生存之道。一句話道盡今天的主題。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第一次花錢聽演講,值回票價!

 

作者:甘霖植物診所 張展榮 主任

 

 

MECO_20150412_367

 

 

第一次花錢聽演講,值回票價!

 

得知有課程,是在 Facebook 上得知的訊息,從去年就因為學運,關注蔡校長的貼文,知道有很多課,都非常的貴,加上工作很繁重,難得看到一萬元以下的論壇,我又很愛聽演講,但要花錢聽還是第一次,很猶豫要不要報名,就先把訊息傳給女朋友,但這課好像會被秒殺,怕被搶走,就手滑下去了……

 

女友說:你為什麼要去,值得花這麼多嗎?

 

只好拼命說是去看神人,一次這麼多位耶!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看更遠,也可以間接學到很多神人簡報技巧,而且一次這麼多神人,很值回票價的啦!終於同意了(灑花),前一天還提醒我要記得去上課!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在新思惟的社群中,大家一起 level up。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神經醫學部 莊介森 醫師

 

 

MECO_20150412_288

 

 

新思惟讓神人級講者聚在一起

 

期待已久的跨界大會終於來臨,這些神人級的講者,我們在網誌上,或在臉書上早已追隨已久,這些星光閃耀的明星,把會場變成一個星光大道,本人跟照片真的不同,因為他們為了參與這次活動,據說還有瘦了十幾公斤的,真是鞠躬盡瘁啊!

 

把每一位講者分開來辦活動,都可以是 keynote speaker,今天新思惟卻可以將這些神人級講者聚在一起,這真是太過癮了。這次大會雖然分成三個 sections,但是卻一氣呵成,聽完之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講者在我心中撒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作者:馬偕醫院 胸腔科 郭冠志 醫師

 

 

MECO_20150412_189

 

 

難得的課程,提供專業的價值。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所舉辦的演講,是因為其中一位講者楊斯棓是我大學同學,一直以來都有在追蹤他的臉書,之前在市圖的演講,只晚了幾個小時報名就沒位置了。這次看到有這樣的活動,就趕緊報名匯款。

 

雖然參加報名的費用不是小數目(當然我知道相較於其他課程超便宜),但是想起去年去美國參加專科醫師年會的經驗,除了一般演講外,特別的課程都要額外收費,連與大師一同早餐或午餐,也都是自費行程,晚了就謝謝再聯絡,這就是專業的價值。

 

台灣人太喜歡吃豆腐,永遠免錢的最好,所以才侷限住自己的進步。因此,就算講者我只認識一個,費用高達一萬塊,還是在十分鐘內完成報名匯款。因為,這是難得的課程,而且報名的那陣子剛好對於未來的路,有疑慮跟徬徨。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讓我好好思考,想找到自己的天命。

 

作者:台中榮總 嘉義分院 姚智康 醫師

 

 

MECO_20150412_279

 

 

謝謝新思惟,又再一次啟發我的新思維。

 

緊湊的課程,讓我們在一天內接受十三位神人的經驗及建議,是極有效率及含金量的課程。

 

和以往新思惟課程相比,一樣晚到就只能坐後面,時間還是管控的剛剛好,每位講者也都把時間控制得很精準。

 

唯一的缺點,是找不到上廁所時間,因為實在不想錯過任何一句話。(這時就感謝平日上刀練就的忍功!)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找到天命,未來也一定會跨界!

 

作者:長庚大學 醫學系 王琮翰 同學

 

 

MECO_20150412_678

 

 

想了解跨界成敗的因素和應對方法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舉辦的活動,關於這次的主題,一開始其實我很好奇,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往往卻只看到那些成功的部份。

 

然而現實層面來說,失敗的人應該才是多數吧?所以若以失敗者的樣本數而言,或許比成功者更能夠對於一個目標的完成,提供更全面的見解與觀點?也就是說,相較於成功,或許我們去研究到底失敗者是怎麼失敗的?也許反而會讓我們離成功更接近?

 

其實之前就曾經參加過類似的營隊(14 屆陽明大學人文醫學營),當時的主題是跨思理論(cross theory),嘗試藉由探討不同領域、文化和時空彼此聯結的可能性,衝撞出各種跨界的可能性。然而當時參加結束後心底其實不甚踏實,我了解到什麼是跨界以及跨界的重要性,但究竟該要怎麼去跨?具體的實作方式?其實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