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得回饋

2015 / 4 / 20

講者在我心中撒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作者:馬偕醫院 胸腔科 郭冠志 醫師

 

 

MECO_20150412_189

 

 

難得的課程,提供專業的價值。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所舉辦的演講,是因為其中一位講者楊斯棓是我大學同學,一直以來都有在追蹤他的臉書,之前在市圖的演講,只晚了幾個小時報名就沒位置了。這次看到有這樣的活動,就趕緊報名匯款。

 

雖然參加報名的費用不是小數目(當然我知道相較於其他課程超便宜),但是想起去年去美國參加專科醫師年會的經驗,除了一般演講外,特別的課程都要額外收費,連與大師一同早餐或午餐,也都是自費行程,晚了就謝謝再聯絡,這就是專業的價值。

 

台灣人太喜歡吃豆腐,永遠免錢的最好,所以才侷限住自己的進步。因此,就算講者我只認識一個,費用高達一萬塊,還是在十分鐘內完成報名匯款。因為,這是難得的課程,而且報名的那陣子剛好對於未來的路,有疑慮跟徬徨。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讓我好好思考,想找到自己的天命。

 

作者:台中榮總 嘉義分院 姚智康 醫師

 

 

MECO_20150412_279

 

 

謝謝新思惟,又再一次啟發我的新思維。

 

緊湊的課程,讓我們在一天內接受十三位神人的經驗及建議,是極有效率及含金量的課程。

 

和以往新思惟課程相比,一樣晚到就只能坐後面,時間還是管控的剛剛好,每位講者也都把時間控制得很精準。

 

唯一的缺點,是找不到上廁所時間,因為實在不想錯過任何一句話。(這時就感謝平日上刀練就的忍功!)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找到天命,未來也一定會跨界!

 

作者:長庚大學 醫學系 王琮翰 同學

 

 

MECO_20150412_678

 

 

想了解跨界成敗的因素和應對方法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舉辦的活動,關於這次的主題,一開始其實我很好奇,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往往卻只看到那些成功的部份。

 

然而現實層面來說,失敗的人應該才是多數吧?所以若以失敗者的樣本數而言,或許比成功者更能夠對於一個目標的完成,提供更全面的見解與觀點?也就是說,相較於成功,或許我們去研究到底失敗者是怎麼失敗的?也許反而會讓我們離成功更接近?

 

其實之前就曾經參加過類似的營隊(14 屆陽明大學人文醫學營),當時的主題是跨思理論(cross theory),嘗試藉由探討不同領域、文化和時空彼此聯結的可能性,衝撞出各種跨界的可能性。然而當時參加結束後心底其實不甚踏實,我了解到什麼是跨界以及跨界的重要性,但究竟該要怎麼去跨?具體的實作方式?其實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講者的跨界經驗在非醫療領域也同樣有用!

 

作者:匿名

 

 

MECO_20150412_706

 

 

喜歡手冊的導讀,強調價值與價格的重要性。

 

正在創業的山谷中爬行,看到研討會的主題設計與邀約講者,直覺一定會很精彩,沒有任何猶豫就趕快報名了。這次論壇對我而言根本就是健達出奇蛋的概念:多個願望,一次滿足。

 

政府信用破產,破窗效應加劇。其實好像在很多領域都是如此。

 

我很喜歡大會手冊的導讀,裡面有提到臨床服務價格的崩壞,明顯影響到教學、研究、與醫療。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低價格、高技術,最終將剩下低價格。

 

其實,我覺得高技術應該要匹配相對應的價格,撇除「健保的本意是保障人民就醫的基本權利」,正因為很難有完美的制度,所以更應該納入各種條件的質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再者,低價策略,只是一個偷懶便宜行事(真是呼應低價)的作法,正因為做不出差異性與價值感,所以只好打著這樣的念頭行銷「我的東西跟他一樣好,或是差不多好,可是我便宜很多唷,快來買我吧!」有志一同的低價策略,終將把基石打垮。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新思惟的活動不能不搶!

 

作者:聖馬爾定醫院 家醫科 陳志誠 主任

 

 

MECO_20150412_204

 

 

先說結論。可以有這樣的聚會,聽到這麼多強者,直接又真實的分享他們親身走過的路,真是超棒 der。(以此向楊斯棓醫師致敬,果然對聽眾的心思觀察入微,如何埋梗也是一絕!)

 

 

堅持打造「超強」的能力,為病人創造價值。

 

之前就聽過建華創業的故事,這次是第一次聽到他在台中榮總所接受的「資源分配」。即使是這樣,依然堅持他的想法,慢慢的累積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能力,而且真的打造出了一個「超強」的能力,並且能勇敢走出醫學中心。

 

策略是一門「取捨」的藝術,思考能取得什麼,會失去什麼,而且反過來的,當捨去了什麼,又能取得什麼,如果能仔細的思考及分辨,絕對是一大競爭力。而回到最原始的想法,醫療要為病人創造價值,真的就是最重要的事,而他也展示出如何實現的方式。

 

建行醫師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內,再投入到另一個領域重新學習,而且投入了 3 年以上的時間,並且慢慢累積出一群願意從遠處來就醫的患者,和很多診所所在意的地緣性作出了區隔。只要有心學習,就可以累積出另一個專業。

 

陳志金主任親身走訪星馬,而且還是用 EBM 的方式,作出分析與診斷,還有多樣的第一手資料,分析精闢入裡。看到他的簡報,圖文串場速度飛快,相當過癮。

 

閱讀更多 »

2015 / 4 / 20

我可以去 TED,不需要花錢來這裡。

 

作者:匿名

 

 

MECO_20150412_322

 

 

關注新思惟國際,是從關注蔡校長開始的。

 

這幾年來,看著新思惟舉辦的工作坊大型論壇越來越多,心中一直有想要報名的衝動。尤其是看著網路上雪片般的心得文,更是心癢難耐(蔡校長的社群經營、社群行銷實在有一套!)。

 

 

值得學習的活動籌備

 

這次,在網路上一看到新思惟舉辦「醫療跨界、學習跨界、創業跨界」論壇,二話不說,馬上報名!參與這場活動,除了主題很吸引人,另外也想看看這個一直被學員稱讚的「新思惟」辦活動的技巧,究竟有什麼魔力。

 

一到會場,新思惟的貼心舉動就令人感到驚艷。我自己馬上有一個最深刻的體悟,讓「聽眾處理越少雜事,就能讓聽眾越心無旁鶩在當日的活動上」,就是一場好的活動。我不需要擔心沒帶紙筆、沒上網看完課前問答,新思惟都另外替學員準備好了,這個設計活動的心法讓我受教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