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跨界 下的所有文章

2015 / 4 / 17

《跨界》的 13 堂課

 

作者:台大醫院 教學部 魏兆宏 醫師

 

 

《跨界》的 13 堂課

 

 

我們值得更好的對待

 

在〈2014 台灣醫療趨勢回顧〉這堂課中,李紹榕醫師談到了現在崩壞的醫療環境,不論是民眾普遍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還是健保制度下的壓榨,讓身處白色巨塔中的我們心有戚戚焉。但醫師的養成過程何其辛苦,選擇了這項專業,也放棄了許多培養其他專業的機會,面對現在醫療的困境,要不選擇接受,要不選擇跨界,或許我們值得更好的對待。

 

 

捨了高薪、升遷,取了為病人生命創造價值。

 

聽到陳建華醫師剛升上 young V 的困境,不禁讓我想到現在醫院中的 young V,好的資源已經被大老們佔據,既然無法與他們競爭,不如增強自己的實力,做別人沒在做的領域,我永遠記得陳醫師所說的:有夢想,才變得勇敢,變得有力量!捨了高薪,捨了升遷,取了為病人生命創造價值,我認為這價值是無價的。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感謝《新思惟論壇》解答了困擾我一個月的問題

 

作者:長庚醫院 兒科 樊乃嘉 醫師

 

 

MECO_20150412_463

 

 

這次論壇請來的講師,有些之前在網路上就有看到他們的發聲,有些則是第一次見面。整天聽下來,深深感受到有種「有為者亦若是」,被激發的情懷。

 

 

從醫療出發,無界的學習。

 

論壇開始,先從回顧 2014 及 2015 年初醫療體系的狀況,那種一瀉千里、踩不住剎車的感覺,就像日劇 Dr. X 片頭說著:「xx 年,白色巨塔的崩毀沒有停歇…」是如此地寫實。

 

李紹榕醫師用自身的經驗,分享著如何用法律來捍衛自己的工作權及生存權。醫師不止需要跟法律對話,也要跟其他方面對話。

 

林煜軒醫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創意及行動力,分享他在藥廠業界中如何跟非醫療人員溝通的技巧及重要性。

 

套句陳畊仲醫師說的「這不是跨界的學習,學習是無界的。」像他本身,因想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跨出了自己的步伐向多方學習,而有機會能將所學的傳授給其他人,使其他人能在舞台上發光。這種不止自己發光,也讓其他人一起發光的精神,我在其他的講者上也看到這樣的情形。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精彩的一天

 

作者:台北慈濟醫院 家醫科 沈明昌 醫師

 

 

精彩的一天

 

 

錯過了去年的新思惟論壇,一直覺得可惜。早早就報名了今年的活動,期待這一天的到來。雖然一開始的蔡校長引言,與李紹榕醫師的崩壞跨界,因為交通因素而失之交臂,但絲毫不減一整天活動的精彩!

 

 

策略是一門取捨的藝術

 

陳建華以及陳建行醫師是從白色巨塔之中出走,投入自費市場並經營自身品牌的代表。從他們的分享中可以知道,人一天的時間就只有 24 小時,一輩子也不過幾十年,應該做適時的取捨,找到並且強化自己的不可取代性,才有機會做自己的主人。

 

 

不是跨界,而是無界。

 

隨著時間的進行,每位與會的講者都拿出渾身解數,演講的內容更像是高手過招,精彩萬分。其中,陳畊仲醫師「無界」的說法激起了我心中的漣漪。其實,限制住自己的,正是自己本身啊!找到自己的天命,付出自己的熱情,成就自己的價值,才能有不後悔的人生。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找到再次凝聚的力量跟前進的動力

 

作者:中心診所 林禹喬 醫師

 

 

找到再次凝聚的力量跟前進的動力

 

 

連眨眼都嫌奢侈

 

這次新思惟請的講者實在太強,整個活動就像看籃球之神麥可喬丹灌籃一樣,豈止捨不得上廁所,簡直令人連眨眼都嫌奢侈。
在活動前幾天,其實還在反覆思索到底要不要去,原因是看到這些跨出醫界甚至是其他行業的人發光發熱,而我卻適逢發展跨界發展第二專長的重大挫折,生命彷彿卡在瓶頸,若在這個時候去參加名為「跨界」的活動,感覺就像 NBA 選秀會被刷掉的球員,買了季後賽的門票當個觀眾一樣。不過我曉得,如果我不去,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當然還好我沒有臨陣退縮。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找回當醫生的初衷

 

作者:台南新樓醫院 神經內科 謝鎮陽 醫師

 

 

找回當醫生的初衷

 

 

先說結論:我只想當單純的醫師。

 

但是要「當個單純的醫師」,需要很多能力來捍衛。不只懂醫學、會做研究、寫論文,還必須要懂法律,懂經濟,懂得世界怎麼運作的,還有最重要的,自己要夠強。

 

聽起來有點矛盾,卻又非常真實的心得…

 

 

找回當醫生的初衷

 

我也是在實習時遇到 SARS 風暴,歷經住院醫師訓練,還有主治醫師階段健保、評鑑、臨床工作遇到的牛鬼蛇神摧殘,也目睹各種以學術為宗旨的 xx 學會內部,大老佔據資源剝削底層、彼此鬥爭的醜態。

 

原本對跨界、創業有很多憧憬,以為參加完新思惟的跨界論壇,自己就會離創業更進一步,老婆也擔心我聽完回來明天就從醫院辭職了……。出乎意料的,參加完一整天精彩的討論,讓我對自身工作的醫療,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看法,也找回當初努力考上醫學系的初衷,重拾「當個單純的醫師」的念頭。

 

閱讀更多 »

2015 / 4 / 17

結束跨界,開啟無界;沒有絕心,只有決心。

 

作者:高雄榮民總醫院 一般醫學部 楊智凱 醫師

 

 

結束跨界,開啟無界;沒有絕心,只有決心。

 

 

「機會會從奇怪的地方冒出,敵人也常不是你本來想的那個,準備好、迅速應變、迅速跨界,才是當今世界的生存之道」,蔡校長的引言,正說明為何有將近 300 位想來新思惟尋找生存之道的參加者。

 

 

鞏固核心技能,建立差異性。

 

「台灣醫療必定崩壞」,紹榕主任在去年《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課程中的耳提面命,如今還言猶在耳,崩壞跨界導出 2014 年,醫界在教學、研究及醫療三方面的崩壞,年輕一代的我們如何自處?紹榕主任是心外業內的 good hands,正是印證主任之前所說,鞏固自身核心技能,建立與別人的差異性,方能在亂世中生存。

 

 

對病人生命負責並創造價值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