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QA 陳建樺 工程師

樂於助人
幾個星期前上台北時,特地先去探望因為病患醫療暴力受傷的賴醫師,與賴醫師閒聊醫療暴力的過程中,她問到為什麼我會上台北,是要再參加新思惟的課程嗎?我回答:晚上要去參加吳妮民醫師的新書分享會,前些日子得知賴醫師受傷的事件,所以特別提早上來探望一下的;賴醫師聽聞後說:看起來你很喜歡醫療嘛~
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會這麼喜歡醫療?想了很久,或許是因為個性像醫師一樣喜歡幫助人吧?特別是可以用自己的專業來幫助人更好,這不也是當醫師的本質嗎?
被打臉打得很過癮

作者:DQA 陳建樺 工程師

幾個星期前上台北時,特地先去探望因為病患醫療暴力受傷的賴醫師,與賴醫師閒聊醫療暴力的過程中,她問到為什麼我會上台北,是要再參加新思惟的課程嗎?我回答:晚上要去參加吳妮民醫師的新書分享會,前些日子得知賴醫師受傷的事件,所以特別提早上來探望一下的;賴醫師聽聞後說:看起來你很喜歡醫療嘛~
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會這麼喜歡醫療?想了很久,或許是因為個性像醫師一樣喜歡幫助人吧?特別是可以用自己的專業來幫助人更好,這不也是當醫師的本質嗎?

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 急診醫學科 林俊龍 醫師

追蹤新思惟好一陣子了,一開始最深的印象,就是那一眼望去超級貴的簡報工作坊報名費,但也因為實在超貴,所以讓我再去看了後續大家的反應,對於一致叫好使我漸漸的留意上它。一度有幾次想要報名課程,但都手腳太慢搶輸人。
這次本來也是搶輸,還好在最後幾天有交換到(看到消息三十分鐘內就會被搶走,可知有多少人搶著候補)。這次算是我正式參加的第一次新思惟課程,先上結論。
「娘子,快來新思惟看上帝!」神人太多了,聽到都想跪拜了。



作者:慈濟醫院 林韋辰 醫師

從我上大學以來,其實很明顯的感受到,世界其實有幾個變化,至少是從我身旁人的主流想法有變化,在我選填大學的當時,學以致用、穩定工作是個主打的概念,父母滿口的穩定高薪,或者是順從這個又「自由」又「封閉」的大學指考市場,進入了醫學系。
然而在求學的過程中,我能明顯感覺到觀念的變化,從妥協中的,先完成父母的理想後,再逐漸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到最近這五年來,直接勇往直前的追尋理想,不眠不休地實踐,通常這些故事到了最後,換得是獨特品牌的開始,或者至少是個與興趣結合的工作,歡樂不已。

作者:輔仁大學 林斯敏 同學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售票時的盛況,讓我很有警覺,在當天一早八點就抵達會場,想找個好位子。最讓我驚喜的是,明明八點半才開放入場,我到時,居然所有東西都準備好了,一排人站的整整齊齊的,準備為來賓發講義。這真的是我第一次看到有活動可以準備成這樣,雖然只是個小細節,但真的讓我打從心底滿是佩服。
課前問答滿滿一本 72 頁的精華,讓我在一個小時內都還沒完全閱讀完(雖然之前就有先在網路上看過一部分了),看得出來真的是很用心在準備。我覺得這樣的模式很好,讓每一個人的問題都有被回答到(能看到自己的提問蠻感動的),而現場的 Q&A 時間,又可以讓我們對演講的內容更進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