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4 / 18

跨界論壇助我看清環境和方向

 

作者:匿名
 

 
11_MECO_20150412_619

 

 

身處醫療崩壞的現場

 

參加跨界論壇的前兩個星期,我經歷了幾個瘋狂不眠的值班。只能抓緊時間補上白天沒時間處理的行政工作、臨時冒出來的罕病治療申請單、做教學投影片、還有追上讀書會的進度。

 

沒值班的夜晚,一樣忙碌。在某個晚上終於離開辦公室時,滿肚子怨氣地在臉書上寫下:「沒值班時是晚上九點半下班,有值班時是第二天晚上九點下班。」

 

 

對策不該是消極逃避

 

本來,我期待著這場跨界論壇,看能不能取暖、討個拍拍,或是能聽到高手神人們怎麼逃出白色巨塔內的「血汗爆肝生活」,也許會有人在台上高喊「塊陶啊」之類的

 

結果,值完班後滿肚子的悶火,被講者們一桶一桶的冷水潑熄了;更精確一點的說,像冬天在頭上倒冰水,感覺越來越清醒。

 

 

積極追求更好的自己

 

跨界不是逃離醫療崩壞、醫界血汗,而是不斷的鍛鍊自己、培養實力,為下一個可能的改變打好基礎。蹲得越低、跳得越高,但也要馬步蹲得夠穩、身形身材 練得夠輕盈,才有辦法抓到新的機會。

 

我原本以為我做了一些準備,多少有一點功力;但是第一個段落都還沒聽完,我已經為自己的無知與眼界狹隘感到冷汗直流。我看我還是回去洗洗睡好了。

 

要有資格談跨界,先要自己努力不懈。十三位講師,不論是不是醫師,是不是還在醫療界內服務,都可以看到類似的人格特質:不斷努力,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成長。他們不安於現狀,甚至於對於現狀的安全感到恐懼,鞭策自己要迎接下一個挑戰。

 

 

最有共鳴的講者

 

每場二十分鐘的演講是如何的精彩,我就不再在這裡贅述了。能在一年才一次的論壇盛會中被校長邀請,每一位都是響叮噹的角色。

 

在講師群裡,我最覺得心有戚戚焉的,其實是蘇迎士醫師。我自己是還沒有下鄉的公費生醫師,狀況有點像當年的蘇醫師(當然,他一開始的境遇糟糕太多了)。在逆境以及沒有選擇的分發中,我真的很佩服他的勇氣以及努力,在看起來不可能的地方,找回自己努力的節奏與方向。

 

還有要特別提及的是陳志金主任的演講,讓我徹底斷了想要去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的念頭,實在是太感激陳主任了。

 

 

計畫未來的人生方向

 

有一部分心中的問題,得到了解答;有更多的問題,在聽演講的當中,不斷地冒出來。但至少,我覺得找到了方向。

 

在離開醫學中心下鄉前的倒數,要好好的把握手中的資源;下鄉服務時,沉潛等待時機,不管是內部創業或外部發展,都要做好十足的準備。怎麼製造差異化、如何向全世界學習,是我接下來要努力的課題。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