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bert Yang / 楊為傑醫師 / 白袍旅人
從開始知道蔡校長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開始跨界了
對我來說,跨界的定義是很廣泛。只要是任何往外探索的行為都算是跨界。但最重要的其實「心態」,這是阻礙我們跨界的最主要因素。
當年意外在網路上發現蔡依橙醫師,突然驚覺:哇!原來這世界不是我想像的那樣。哇!原來我們是「抬轎世代」啊。那時,就開始有一種「頓悟」的感覺,而開始一連串探索世界的過程。
我的跨界之旅,是這樣開始的。
作者:Albert Yang / 楊為傑醫師 / 白袍旅人
從開始知道蔡校長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開始跨界了
對我來說,跨界的定義是很廣泛。只要是任何往外探索的行為都算是跨界。但最重要的其實「心態」,這是阻礙我們跨界的最主要因素。
當年意外在網路上發現蔡依橙醫師,突然驚覺:哇!原來這世界不是我想像的那樣。哇!原來我們是「抬轎世代」啊。那時,就開始有一種「頓悟」的感覺,而開始一連串探索世界的過程。
作者:豐原署立醫院 內科部 謝志杰 醫師
過了快一年的時間,這是第二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果然和上次一樣,這報名費物超所值。每次當我報完新思惟的課,馬上就知道一項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限量是殘酷的」XD
經過一天的沉思,我開始思考,這次活動對我有何意義,和去年相比,對我的影響差在哪裡?腦海裡冒出的第一句話,不是蔡校長與其他神人的經典名句或勵志名言,是 XDite 和 Jamie 在 Q&A 回答的「創業時,朋友遇到困難,事業走到谷底時,該怎麼辦?」「幹,當然是嗆爆他 XD」。這是普通的一句話,可是在真正面對困難時,我們都不敢說出口、也不想聽到。
對於跨界,我總抱持著幻想(真的是幻想,因為我只是想,卻無動作,更無跨出的勇氣)。總是抱怨環境不好,真問我要做甚麼,卻也說不出一個字。家人朋友,總是安慰我多想想,環境一定會改善,但是真的嗎?這句話也說了快十幾年了,甚麼都不做的話,真的會改善嗎?抑或是被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
對現在的我而言,需要的或許不是鼓勵或安慰,而是刺激,一個外來的刺激。在醫療的象牙塔裏,雖稱不上舒適,卻也令我瑟縮,裹足不前。想往外踏出一步,卻又害怕外面的世界無法適應。往往思考著,如果我現在不幹了,我的家庭怎麼辦?我經濟上能負荷嗎?換工作我能勝任嗎?考慮了許多事情,可是卻忘了最初的目的,我為什麼要跨界?
是因為醫療環境不好?那即便我跨界,外界環境會比較好嗎?這無疑是個更大的問題?沒有人可以跟你說一個明確的答案。活動中讓我重新省思了這個問題,我該重新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即便是台上這些神人,我相信他們在成神的過程中,也是經過一番思考的。神人們笑著述說努力的經過,聽來生動活潑有趣,可是真正面對時所需要的勇氣與智慧,卻是現在的我所缺少的。
作者:國泰醫院 內科 李治中 醫師
這次總算來得及交心得了。上一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是一年多前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會後隔兩天,輪到我在科內報 Paper,而我都還沒有準備,最後只好眼睜睜放掉並不特別困難取得的一千元禮券,殘念。
今日下了課有點疲倦,上一次也是這樣,太多東西在腦中爆炸、迴響、激盪著。講者們俱為一時之選,都是我這輩子大概無法企及的高度。不過全擺在一起,誰投影片厲害一些、誰口才好一些、誰帥一些、誰搞笑一些,其實有點殘酷。
坦白說,其實我並沒有想要跨界或創業,自己的個性還蠻適合默默地當個醫生。而我自己的興趣也並不特別適合發展成一個可以掙錢過活的技能,比較適合小小地守護著(讀日文、寫書法、讀小說,有時間的話,寫一點小作品、散文)。這些興趣,比較適合用來紓解壓力,或者作為精神層面的提升振作之用。
也不是沒有幻想過,有一天能有一本自己的文學作品之類的。然而早些年曾經到各處參加文學營及寫作班,有一點自知之明。國內最大的兩個文學營(印刻、聯合文學),每年暑假都是千人等級的大活動,參加過幾次後我就體認到:「一千個人中,最終能成為作家的,能在文學史上留名的,可能沒有五個,甚至更少」。
作者:三軍總醫院 松山分院 家醫科 賴俊甫 醫師
值得嗎?直接講結論:不僅值回票價,簡直賺翻了!
新思惟的課程總是秒殺,尤其是大型論壇。很奇怪,明明有上百個名額,但就是賣得特別快?上次的大型論壇因跨界去對面上綠角的課,所以這次當然不能放過,立即掏錢,深怕錯過。
活動前幾天,新思惟 FB 上陸續開始有課前問答出現,光是這個部分已令我感到揪甘心。注意,是客製化的回答,而不是「朕,知道了」、「努力一次不行,你有沒有努力二次?」、「加油,好嗎?」這種罐頭訊息,表示講者群除了要準備自己的演講內容之外,還另外付出經驗跟時間成本來解惑,誠意十足。
作者:陽明大學 傳統醫藥研究所 鄭安斌 博士生
新思惟的大型研討會,我很幸運的參與了 2013 年初的「年輕世代 優勢何在」、2013 年底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2014 年的「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以及 2015 年的「新思惟論壇:跨界」。
這些心得總結起來,先講結論:新思惟辦的活動,名稱與內容不符(無誤)。且聽我娓娓道來……
自從上次發現「青年醫學研究論壇」的重點不在「研究」;「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重點不在「醫學教育」;這次的「新思惟論壇:跨界」,當然也不是跟你講「如何跨界」。
咦?!那可以退費嗎?(誤)
更有趣的是,這些活動其實都在傳達一個核心:「『人』的價值」。用我自己比較能吸收的說法就是:「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次的活動主軸,蔡依橙校長的破題極為精準:「機會會從奇怪的地方冒出,敵人常常也不是你本來想的那個,準備好,迅速應變、迅速跨界,才是當今世界的生存之道!」這個觀念我相信是校長的心法。
從「年輕世代優勢何在」,校長就提過「典範轉移」的概念,在當今這個變動劇烈的時代,不能依靠上個世代的典範,尋找下個世代的優勢。
作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 劉漢文 醫師
考完次專科,才發現我對於「未來的人生規劃」,從沒好好想過。看到同學繼續念研究所,自己卻提不起興趣;別人論文一篇又一篇,自己卻還在從零開始。有少數同學和同事離開醫院、進入業界,羨慕他們脫離了看病人的高壓生活,但又沒勇氣從已經隨波逐流十幾年的船上跳下。
在臉書上,經由朋友與新思惟的互動,我發現新思惟國際對於在研究上、論文寫作、工作上、甚至人生道路上,舉辦了很多的工作坊和論壇。不禁覺得相見恨晚,臉書用了這麼久,竟然今年才注意到新思惟國際。
因為工作需要,我最想上的其實是健保資料庫工作坊,但是竟然兩個月前就已經額滿!這讓我決定要密切追蹤新思惟的活動,而且一定要迅速報名。這次的跨界論壇,是我第一次參加付費的演講活動、第一次這麼期待一個週日舉辦的課程、第一次(或者是很久沒有)全神貫注的聽完整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