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4 / 17

結束跨界,開啟無界;沒有絕心,只有決心。

 

作者:高雄榮民總醫院 一般醫學部 楊智凱 醫師

 

 

結束跨界,開啟無界;沒有絕心,只有決心。

 

 

「機會會從奇怪的地方冒出,敵人也常不是你本來想的那個,準備好、迅速應變、迅速跨界,才是當今世界的生存之道」,蔡校長的引言,正說明為何有將近 300 位想來新思惟尋找生存之道的參加者。

 

 

鞏固核心技能,建立差異性。

 

「台灣醫療必定崩壞」,紹榕主任在去年《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課程中的耳提面命,如今還言猶在耳,崩壞跨界導出 2014 年,醫界在教學、研究及醫療三方面的崩壞,年輕一代的我們如何自處?紹榕主任是心外業內的 good hands,正是印證主任之前所說,鞏固自身核心技能,建立與別人的差異性,方能在亂世中生存。

 

 

對病人生命負責並創造價值

 

一間裝潢簡約的診間,加上一台超音波,如何能成為享譽國際的萊源神經修復中心?陳建華醫師出國 training 後回醫院的經歷(沒住院醫師、沒病床、沒固定刀房),我想是每個 young VS 的寫照。

 

也正因為陳建華醫師的策略(= 一門取捨的藝術),捨棄高薪、捨棄升遷,而為取了為病人生命創造價值、及精進臨床技術,原因正是為了建立人最珍貴的資產:信譽。對病人生命負責並為他創造價值,藉由這個來獲取報酬我想是萊源的經營理念吧。

 

陳建行醫師分享從健保到自費轉型過程的心路歷程,利用需要技術門檻的優勢來做出差異化,進而打造出理想的環境並創造價值。

 

逃離鐵達尼號(崩壞中的醫界)的林煜軒醫師現身說法,闡述醫師在藥廠組織中的定位,也提到大部分受完醫學教育訓練的醫師,對於資料溝通(Data communication)較不擅長。以及舉出藥廠如何施行資料探勘(Data generation):先利用每年收案人數,來推算每週、每天收案人數,來預估每次門診管理個案人數,進而來評估贊助研究案的助理薪資。

 

陳志金主任親身考察新加坡、馬來西亞三個月,揭發媒體雜誌所說的「星馬地區高薪挖角台籍醫師」的背後真相,以及其他未揭露的事實(星國車貴、房貴、罰鍰貴)。

 

 

所有的跨界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更好。

 

陳畊仲醫師的持續學習,慢慢深植實力,陳醫師講到:學習不是跨界、而是無界,如不跨界,則被淘汰消滅。但所有跨界學習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好。

 

陳育群醫師利用資訊的力量,在那當下科技不這麼發達的時代,生出「榮陽臨床醫學數位中文化教學資料庫」(當時書卷獎的筆記),考試防電兩相宜。

 

 

創業前先找「天命」

 

蘇公蘇迎士醫師在醫院中創業,rebuild 感染科、pass 醫院評鑑。

 

蔡校長在補教界 創業,傳承經驗、舉辦講座,為的是讓後輩報名繳錢來上課 不再走冤枉路。

 

XDite 在科技業創業,拋開羞恥心與社會指責(一直離開爽缺),專心玩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Mr. Jamie 在創投界創業,分享成功創業條件:決心 → 學習 → 策略 → 執行力,但最關鍵的還是要「找到天命」,七分靠打拼、三分天註定,若無創業命,請找Mr. Jamie, 其實三分天命的原因,往往是以前某些事件自己所造成的結果。

 

結束跨界,開啟無界;沒有絕心,只有決心。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