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4 / 19

參加新思惟「跨界」論壇有感

 

作者:台大醫院 麻醉部 洪明輝 醫師

 

 

參加新思惟「跨界」論壇有感

 

 

參加新思惟的活動,似乎是會上癮的。幸運的,我是在活動開始兩週前,才幸運地從臨時有事無法參加的林醫師手上,承接這個名額。(林醫師,不好意思,也謝謝您。)

 

 

麻醉科,最多參加者。

 

我的本職是麻醉醫師。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只知道麻醉就是讓手術的病人睡覺,這當中發生的事情,了解的有限(可能更多的人只知道麻醉就是嘴巴鼻子上的面罩)。

 

在這樣子的認知落差裡,圈子裡甚至有許多同事,屢屢為了病患家屬分不清麻醉醫師或麻醉師的稱謂而憤憤不平;另一方面,其實也反應了作為一個二線科別,麻醉醫師該如何重新定義自己,或在整個醫病環境中確認自己角色的焦慮。更糟糕的是,我們好像還是目前台灣醫療賠償的最高記錄。這些都可以說明,為什麼麻醉是報名人數最多的單一科別

 

 

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母校在日據時代剛創設的時候,叫做「土人醫師養成所」。某種程度來說,雖然我們受的是大學教育,但更具體的來說,不過就是關在白色巨塔裡的職業訓練工人。

 

當我們關起門來感嘆健保制度缺失、醫療崩壞、糾高額賠償而要轉行的時候,我其實感到沮喪,如果離開,捨不得自己曾經宣誓過的初衷,而真要離開,我拿什麼「第二專長」謀生?

 

依照師長的說法,我已經衝出起跑線。但具體來說,我要衝向哪個終點,其實仍有許多徬徨或恐懼。因此,我是抱著這樣疑惑的心情,前來聆聽這些專心致志,卓然有成的專業人士,如何確認自己的信念,持續堅持地去努力並行動。

 

 

依著天命,才能保有熱情而無悔。

 

謝謝這 13 位講者,將自己的人生經驗這麼精準而無私地分享出來。

 

醫療環境也許不好,但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在醫療的志業裡頭,仍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欣賞、去投入、去努力。我們常聽到許多負面的批評,但是卻忘了積極的對策。當我們關心了,想要改變,就必定能夠產生持續不斷的動力。不停地精進與學習,潛能與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機會,就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那麼,走或留,不再是單純的 yes or no 問題,而是我怎麼滿足於自己的期待,實現對別人有幫助的人生目標。

 

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聆聽這些講者的心得與分享,可以減少心裡的徬徨與猶豫,試著找回內心最單純的初衷,依著天命,就能保有熱情而無悔,成為更好的自己。

 

告訴自己,不要讓自己停下來。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