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4 / 17

感謝《新思惟論壇》解答了困擾我一個月的問題

 

作者:長庚醫院 兒科 樊乃嘉 醫師

 

 

MECO_20150412_463

 

 

這次論壇請來的講師,有些之前在網路上就有看到他們的發聲,有些則是第一次見面。整天聽下來,深深感受到有種「有為者亦若是」,被激發的情懷。

 

 

從醫療出發,無界的學習。

 

論壇開始,先從回顧 2014 及 2015 年初醫療體系的狀況,那種一瀉千里、踩不住剎車的感覺,就像日劇 Dr. X 片頭說著:「xx 年,白色巨塔的崩毀沒有停歇…」是如此地寫實。

 

李紹榕醫師用自身的經驗,分享著如何用法律來捍衛自己的工作權及生存權。醫師不止需要跟法律對話,也要跟其他方面對話。

 

林煜軒醫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創意及行動力,分享他在藥廠業界中如何跟非醫療人員溝通的技巧及重要性。

 

套句陳畊仲醫師說的「這不是跨界的學習,學習是無界的。」像他本身,因想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跨出了自己的步伐向多方學習,而有機會能將所學的傳授給其他人,使其他人能在舞台上發光。這種不止自己發光,也讓其他人一起發光的精神,我在其他的講者上也看到這樣的情形。

 

 

不一定要創業,但要找「天命」。

 

「創業成功的機率極低」,林之晨(Mr. Jamie)這麼說,並實際說出成功的比率。我想起上次去聽 Peter Thiel 演講(從 0 到 1),他問下面的聽眾,有誰想要創業?結果全場 500-600 人,大約 80% 舉起了手。

 

我自己的想法是,有些人適合創業,有些人適合在「內部創業」。無論是那一種,我們都要找到「天命」,也就是說,要找到一件自己非做不可的事。如此,才會有熱情,才會有動力。

 

像陳建華醫師及陳建行醫師,他們從原先的健保走向自費的市場,這一趟創造價值的旅程,不順著「主流」醫學的眼光,只順從自己內心的渴望,是令我敬佩的。

 

陳建華醫師的從容,來自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因此在人生中做出許多取捨(捨掉升遷、SCI 集點、買房、買好車子…等)。

 

而陳建行醫師對時間利用之精準,反思到應該在人生中做出改變,因而下定決心學習,也是做了許多取捨。捨得之間,不斷地精進,成就他們目前的狀況。

 

藍弋丰總監,在當 intern 時就立志不在醫院服務,進而一畢業後就進入了業界,憑著對歷史的熱愛及擔任多次救火隊成功,逐漸在出版業界站穩步伐。我自己也很愛看藍醫師翻譯的文章,能源、科技趨勢及產業等,讓我看到不同的面向,對世界多了解一些。

 

蘇迎士醫師在醫院內建立了急重症加護病房,幫助病人有更好的醫療環境,也給予急診有好的後送支援。建立起一個團隊,一個有功能的團隊,除了事前對對共事者的認識,更要有好的溝通管道及彼此信任的確立,如此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另外,陳育群醫師,他把數字人性化,又把人數字化的功力,叫我非常佩服。不只如此,他從宏觀的角度,用數字來回答實用的問題,更是一絕。而我更衷心覺得這麼厲害的人,他的簡報功力竟然又進步了!真要多向他學習。

 

 

培養所需要的能力,持續精進。

 

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剛剛提到前面的講者,跟我接下來要提的楊斯棓醫師及XDite(鄭伊廷),也都是持續精進。

 

楊斯棓醫師為理想而環島演講,這過程當中,他不只講,也不斷學習如何讓聽眾更明白他的意思,從他的分享當中,我常常被激勵要去報某某課程……XD。我覺得如他所說,每回學習後,總要問一下自己:xx 有什麼?xx 沒有什麼?或進一步每次都把所學的心得記下來,避免重覆錯誤,更可加入好的點子。

 

XDite 的熱情及直白,聽她開口就知道。她怕自己都一直在原地踏步,所以去學寫 code,而後創業;她怕自己的伙伴能力被圈住,帶著伙伴一起受雇,在更好的環境發展。這樣的熱情,我看過她的 blog,也顯現在她許多方面上,例如:她介紹的家電用品。而我相信,這樣熱情在她所喜歡事情上面的人,是會持續精進的。

 

我很感謝這次論壇解答了困擾我一個月的問題。 陳志金主任讓我明白,做選擇前,要確實看清各方面的狀況,不要只是看到表面。而蔡校長一步步帶領大家,剖析如何為創業做準備。還是看到校長一貫的思維:不只自己發光,而讓團隊裏每一個人都發光的概念,真的很深植人心,讓人感動。

 

 

追蹤新思惟國際